林意凡觀點:喬托與斯克羅威尼小教堂的「陌生人」

2018-12-15 05:50

? 人氣

喬托所繪《迦拿的婚禮》細部,Cappella degli Scrovegni。(作者提供)

喬托所繪《迦拿的婚禮》細部,Cappella degli Scrovegni。(作者提供)

在西方藝術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性人物,文藝復興發軔時的喬托(Giotto di Bondone, 1267 - 1337),年輕時就成名了。傳說中,喬托兒時一邊替人牧羊一邊總是畫畫。有一次,當時佛羅倫斯的著名畫家契馬布埃(Cimabue, 1240 - 1302)剛好路過看守著羊的喬托。畫家好奇埋首畫畫的牧童,走近端詳,驚為天人,便問喬托要不要跟他習畫,自此喬托成為大師學徒,並很快展露頭角,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詩人但丁也提過喬托。同時代的兩人是英雄相惜。畫家曾將詩人放進畫裡,而詩人也將喬托寫進《神曲》:

“原本契馬布埃獨佔了繪畫領域,

但現在喬托得到所有注目,

而契馬布埃的名氣昏暗無光。“

喬托繪製的但丁,於佛羅倫斯巴杰羅宮的小教堂壁上。(作者提供)
喬托繪製的但丁,於佛羅倫斯巴杰羅宮的小教堂壁上。(作者提供)

因為創教時的核心理念,早期基督教排斥偶像崇拜,認為凡偶像崇拜者皆無法進入天國,創教時期的紀念像從不顯示基督,緣起於此。這項觀念,使基督教早期受羅馬帝國壓迫時得以維持獨立。在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因爲教會宣傳政策轉變,第六世紀末的教皇格利高里一世允許使用圖像宣教,但藝術仍被要求僅為此目的服務。繪製者必須去除不必要的細節,只精確表達福音故事的意思。教會並發展出「神聖典型」(如下圖),作為符合正典的基督教圖像。喬托對藝術史的革命意義,在於他改變了西方繪畫長期受基督教影響的一貫作法,埋下了未來文藝復興的種子。

「神聖典型」範例。不知名繪者,《The Map Psalter》中繪畫基督受難,1265年,藏於大英圖書館。(作者提供)
「神聖典型」範例。不知名繪者,《The Map Psalter》中繪畫基督受難,1265年,藏於大英圖書館。(作者提供)

對於十三世紀義大利各城邦的信仰狀態,馬基維利曾於《史論集》寫道:「我們義大利人較之其他國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敗。…因為教會和它的代表們給我們樹立了最壞的榜樣。」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推估,因為發展中的人文主義對懷疑精神的推崇,以及人們在暴力的政治局勢中普遍相信,只有罪惡之人能獲勝,導致「他們多數人內心對幼年就接受了的信仰殘屑感到動搖與懷疑,而表面上基於慎重的理由仍離不開教會。」因此,雖然還沒有人敢公開說自己是無神論者,但當時義大利的上層階級與知識份子已不再虔誠信仰基督教。

這就是喬托受委託繪製聖經故事,在事業上開始獨當一面時的背景:環境已在要求藝術創作要做出改變。

在文藝復興時期,喬托就已被認為是一個文化變遷與觀念改變的分裂點。喬托在製造視覺空間與深度、對自然的觀察、對人物生動地描繪、對適應光線所改變的用色方面,有許多創舉,給予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許多啟發,將好幾代人帶離已經不合時宜的、僵化的「神聖典型」。

但除了藝術史家時常談論的那些寫實與用色技法,喬托對後世各領域的創作者而言最重要啟發意義,在於運用畫面設計,使觀者擺脫對於熟悉事物的麻痺感,以嶄新的眼光見到那事物,並感受到對生活之情感的高超做法,亦即大江健三郎所說的「陌生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意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