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專欄:務實的大阪給台灣城市發展的啟示

2018-12-17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台灣的城市發展缺乏像大阪、東京一樣具有自身定位,且易隨政治局勢牽動而改變。圖為大阪城。(資料照/取自happyki08 @youtube)

作者認為,台灣的城市發展缺乏像大阪、東京一樣具有自身定位,且易隨政治局勢牽動而改變。圖為大阪城。(資料照/取自happyki08 @youtube)

台灣的城市發展欠缺類如大阪一般符合自身定位的務實特質。這次九合一大選的戲劇化選情與結果,不正凸顯出選民對城市發展走出自己的路,抱以高度期待嗎?

今年十一月底,日本大阪確定拿下二○二五年世界博覽會主辦權,既與二○年東京主辦奧運有互別苗頭的意味,也一同在國際舞台上擦亮日本招牌。其實對日本略有認識者都知道,東京與大阪(俗稱關東、關西的代表城市)源於歷史與環境因素,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城市發展的定位也各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簡單地說,有別於政治與經濟雙軌發展的東京,關西地區相當積極發展經濟,且以大阪為中心。台裔美籍的日本研究教授盧焜熙(David J. Lu)曾言,關西企業與人們的務實風格其來有自,甚至可追溯至十五至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

當時仍屬政治中心的關西地區內戰不斷,經商環境相當不穩定,促使關西商人累積出五大生存之道,且多數流傳至今。首先,是為了生存必須具有察覺時局變化與收集各種資訊的能力,並根據相關資訊快速與靈活地做出該買、該賣或補庫存等重要判斷,否則只消大小戰事一起或政局翻盤,既有的買賣管道與經營規畫可能就會中斷,商家恐將面臨傾家盪產(或人頭落地)的巨大風險。

其次,設法貼近顧客需求,方能向下扎根;第三,與政府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而非從屬關係,以保留企業經營的自主性;第四,必須具備勇於創新(如二戰後至一九八○年代間,日本新型產業即有七成是來自關西)與拓展海外市場版圖的意願(善用神戶港走向國際);第五是目標導向的經營方式與放眼未來的胸懷。

在這五大生存之道中,有兩項較著重當下企業經營基本面的穩定,有三項較在乎未來的長遠發展與競爭力。同時關西企業亦擅長透過相關商會組織、經貿會議做為連接彼此的平台,藉以強化關西的商業影響力。由此不難理解,為何日本政治中心移至東京數百年,沒有優勢政治權力加持的大阪,仍能保有極重要的商業地位及國際能見度。

相形之下,台灣的城市發展就欠缺類如大阪一般符合自身定位的務實特質,且易隨政治局勢牽動而改變,政府與民間資源運用處於無效率狀態,導致原有經濟發展特色的城市,出現「又老又窮」的問題。而這次九合一大選的戲劇化選情與結果,不正凸顯出選民對城市發展走出自己的路,抱以高度期待嗎?有務實精神與獨到生存之道的大阪,應是個不錯的參考案例。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刋《新新聞》1658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