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寧願得罪國際社會,日本也要堅持捕鯨?回顧大和民族捕鯨千年史

2019-07-01 15:55

? 人氣

戰後:又一次捕鯨的黃金年代

不過當時冷凍運送技術尚不發達,加上政府限制遠洋捕鯨不可將產品輸入國內,與既存的沿岸漁業發生競爭,當時南極捕鯨主要是為了輸出鯨油。二戰爆發後,日本的捕鯨船多被軍方徵用。直到戰後(昭和21年、西元1946年),日本的捕鯨母船才得以重建,因為肩負提供國內肉源與輸出鯨油賺取外匯的重要任務。日本戰後的最初兩艘捕鯨船,還是在麥克阿瑟的鼓勵下,從美國軍艦改建而成。到了1950年代,日本一躍成為世界最大捕鯨國。戰後好長一段時間,炸鯨肉塊都是小學營養午餐的主要菜色之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日本戰後百廢待興,當時鯨肉是國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包括學校供應的營養午餐也常見到鯨肉。《赫芬頓郵報》日文版稱,日本捕鯨最興盛的時期當數1960年代的前半葉,1962年曾創下22萬6000噸的鯨肉消費紀錄。另一方面,為了保護鯨豚資源,15個捕鯨國1946年則在華盛頓締結《國際捕鯨管制公約》,1948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立,希望讓捕鯨業永續發展,日本則在1951年加入。

ICRW-signing-1946-US.jpg
15國代表簽署《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IWC負責監督各國捕鯨的數量與種類,評估是否合於公約:包括完全禁止捕捉瀕臨絕種的珍貴鯨魚、劃定鯨類保護區、規定捕鯨的數目與大小、限定捕鯨的季節及水域,嚴格禁止捕捉尚未斷乳的幼鯨及陪同幼鯨的母鯨。由於世人越來越擔憂「鯨類絕種」,捕鯨國與反捕鯨國的對立在1970年代也開始激化,越來越多的反捕鯨國加入IWC,所謂「讓捕鯨永續發展」也漸漸成為IWC的反對重點。

Hogei.JPG
1949年日本發行的捕鯨郵票。(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到了1980年代,反捕鯨國在IWC已經過半,1982年更通過《禁止商業捕鯨公約》,明定自1986年開始,嚴格禁止商業捕鯨,所謂「國際『捕鯨』委員會」已經名存實亡。當時僅有巴西、冰島、日本、挪威、秘魯、南韓與蘇聯投下反對票,中國、智利、菲律賓、南非與瑞士選擇棄權。IWC在1986年允許日本以「科學研究」為目的,在南極洲和北太平洋捕鯨。從1987年起,日本不再從南極海「商業捕鯨」,改以調查鯨類生態為目的「科研調查捕鯨」。

國際捕鯨委員會。
 

不讓「商業捕鯨」,那「科研捕鯨」總行了吧

1988年,IWC開始全面禁止針對大型鯨類進行的商業捕鯨,就算是各國沿岸海域也不例外。日本同年也全面停止(大型鯨類的)商業捕鯨,但在IWC規範以外的鯨種當然不在此限。雖說不再為了商業活動捕鯨,但日本又拿出另一套說詞:為了有效利用科研調查所得的鯨肉,所以將調查所剩的鯨肉提供給食用市場。

共同船舶株式會社雖以科研捕鯨為名,但編制中也有鯨肉的販賣部門。
共同船舶株式會社雖以科研捕鯨為名,但編制中也有鯨肉的販賣部門。

根據日本政府的說法,相關捕鯨工作完全合於規定。因為「共同船舶株式會社」是受日本鯨類研究所委託,專門負責調查捕鯨的公司。而其捕鯨工作則是農林水產大臣依據《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第8條第1項予以核准,從1987年開始進行以科學研究及調查為目的的捕鯨工作,調查結果呈交IWC的科學委員會,調查所得的鯨肉等漁業資源,則按照《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第8條第2項規定,由「共同船舶株式會社」負責加工販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