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詹姆斯‧華生)說他「對非洲的前景向來很悲觀」,因為「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是基於一項事實—他們和我們一樣聰明,但所有的測試結果都顯示這不是真的」。他也希望人人平等,但他說:「那些不得不與黑人僱員打交道的人發現,這不是真的」。
2007年10月14日,《周日泰晤士報》專訪華生博士
「我還沒看到任何改變,智商測試中反映黑人和白人之間存在平均差異,我認為這些差異是遺傳的。」
PBS 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華生》,2019年1月2日播映
如果說到DNA的雙螺旋結構,莫里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柯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華生(James Dewey Watson)這三位科學家的大名一定會被人們提及,他們也共同獲得了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過華生雖然攀上了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巔峰,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歧視言論,卻讓自己老來慘遭學界排擠,甚至拍賣自己的諾貝爾獎獎牌。
2019年1月2日,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播放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華生》(American Masters: Decoding Watson),這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再次強調自己的看法一如從前:「我還沒看到任何改變,智商測試中反映黑人和白人之間存在平均差異,我認為這些差異是遺傳的。」
被譽為全球分子研究聖地,曾擁有8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1日對此事發表聲明,表示完全無法接受華生沒有科學根據的個人意見,這些荒謬的歧視也完全無法代表冷泉港實驗室及其任何受託人、成員與學生的觀點。對這種誤用科學支持偏見的做法,冷泉港實驗室除了表示譴責,也表示即日起剝奪華生在該實驗室的所有榮銜。
34歲獲諾貝爾獎的天才科學家
現年90歲的華生,年少時便展現聰穎天賦,15歲就以資優生身分進入芝加哥大學主修動物學,22歲以遺傳學研究獲得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博士學位。華生33歲當上哈佛大學教授,34歲就以他25歲在《自然》發表的DNA雙螺旋結構論文,拿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華生40歲開始兼任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主管,後來更擔任冷泉港實驗室的主席與名譽主席。
不過華生於1956年出版的自傳《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自述》(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卻展現了這位科學大師的歧視本領:他在書中竟批評女性科學家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說她是個不擦口紅也不注重穿著的「女學究」。除了男性的自大,華生更完全略過富蘭克林對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貢獻。2003年,華生對基因遺傳檢驗表示支持,理由竟是「愚蠢是一種疾病,最後面的10%更應該被治療」,還說「用基因工程把所有女人變美」是一件很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