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用幾次健保卡?台灣人看病方便又便宜,反而是隱形健康殺手...

2016-02-22 11:36

? 人氣

醫療有它的價值,一個人這裡痛那裡痛,表示身體有了症狀,這時當然要將症狀交給醫療處理,藉由醫療緩解症狀跟疼痛。但醫師負責的是「疾病」的處置,醫師管不到你的生活,更無法負責你的健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主人,要擁有健康的身體,終究得靠自己,尤其是脊椎健康,對難以歸於疾病的腰酸背痛,不能只依賴醫療,最重要的是自己建立對酸痛的認識及健康管理的知識。症狀交給醫師後,每個人應該做的是把不舒服擺到旁邊,注意力放在如何健康!

但目前台灣整個社會過度依賴醫療,很多人不相信、也不願意自助自療。依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的統計,台灣人平均一年看診十四至十五次,是歐美國家人民的二至三倍,所以健保虧損連連。

台灣人高度仰賴醫療的現象,讓我不禁思考,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健保很便宜,讓民眾愈來愈「失能」—失去自己促進健康的能力?

因為看病方便又便宜,所以任何毛病,都找醫師解決;但也因為看病方便又便宜,門診總是人滿為患,醫師也只著重在緩解病人當前的問題,無暇與病人深入討論,找出真正的病因。

台灣的健保提供了「俗擱大碗」的醫療服務,病人自由選擇醫師,醫師自由開立處方,以及採事後論量計酬(論件計酬)向健保署(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央健保局更名為中央健康保險署)請款。而早在一九三三年美國醫療費用委員會就提出警告:「採用論量計酬,醫療世界將沒有明天。」論量計酬的弊病,包括浪費資源醫療、傷害醫療品質,以及將注意力放在症狀處理上,民眾並不被鼓勵「自我創造健康」,而是生了病再來看病這「補破網」的消極作為,不若有的國家著重「預防重於治療」、「主動創造健康」來得積極。

美國現有上百個健康維護組織(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簡稱HMO),建立在論人計酬的預付基礎上,管理一群特定醫師,於合約期間內,向一群特定被保險人,提供綜合醫療服務。

例如,一位醫師負責照顧五百個家庭會員,假設這五百個家庭平均每戶一年花三萬元看病(家庭成員年齡不同,醫療花費不同,取平均值),HMO組織統計後,告訴醫師他的總額是多少錢,如果錢沒有用完,結餘的費用,該組織依一定比例回饋給醫師,所以醫師會努力照顧他的家庭會員,減少大家生病吃藥的機率,協助民眾自我生產健康。有些HMO組織甚至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健康儲蓄帳戶,如果保費用得少,還會有一筆錢進去你的帳戶,所以變成醫師跟民眾共同合作不生病。

以腰酸背痛為例,由於台灣民眾沒有「健康促進」的觀念,一有酸痛就跑醫院拿藥膏、做復健,最終開大刀。但美國HMO組織的作法,是聘請專業講師為會員中有腰酸背痛問題的民眾開課,教導健康促進的觀念及強健脊椎的運動,還會派護士到會員家裡,從人體力學的角度檢視生活用品,例如水龍頭的位置是否適當、會不會造成使用者腰酸背痛、如何調整等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