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八年十月,蔣夢麟被任命為教育部部長,但只有短短的兩年,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他突然辭去教育部長之職。他在回憶錄《西潮》一書中說:「我以中央大學易長及勞動大學停辦兩事與元老們意見相左,被迫辭教育部長職。在我辭職的前夜,吳稚暉先生突然來教育部,雙目炯炯有光,……他老先生問我中央、勞動兩校所犯何罪,並為兩校訴冤。據吳老先生的看法,部長是當朝大臣,應該多管國家大事,少管學校小事。最後用指向我一點說道:『你真是無大臣之風。』我恭恭敬敬站起來回答說:『先生坐,何至於是,我知罪矣。』第二天我就辭職,不日離京,回北京大學去了。劉半農教授聞之,贈我圖章一方,文曰『無大臣之風』。」
一般對蔣夢麟的辭職都以偶發事件視之,其實這其中暗潮洶湧,內幕重重。回顧二0年代中後期的教育界,可說是派系林立,有留法派,以李石曾、張乃燕(國民黨元老張靜江之侄)為代表,有歐美派,以蔡元培、蔣夢麟為代表,有留日派,以丁惟汾、經亨頤為代表,以及本土派,則是未出國門的。由於利益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四派之間時常發生摩擦,蔣夢麟作為教育部的掌門人,不幸也捲入到這場無止境的「惡鬥」當中。
成立於一九二七年四月的勞動大學,在一九三○年九月二十四日遭到撤換校長的命運。勞動大學為吳稚暉、李石曾諸公所倡辦,設於上海江灣,由易培基擔任校長。而當年易氏在北京高居教育總長之職,對北京大學代理校長蔣夢麟並不太理睬,凡有事找就找北大教務長顧孟餘談,易、蔡兩人早已有了積怨。據彭海厂撰《吳稚老紀念集》中指出「蔣氏運籌,巧謀藉機褫免易校長職。」
而曾任勞動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彭襄更道出其中的細節:「其時適因中央調整部長缺額,準備騰出教育、內政兩部,讓與張學良部高級人士。於是蔣可能仍回任校長之職。同時又以易氏曾任北平教育總長,有接掌南京教育部長之可能。蔣氏特在中央政治會議提議,中央院部會首長以不兼大學校長為原則,並列為決議。但蔣氏一面先密函戴季陶速辭中山大學校長,孫科預辭交通大學校長,以避明令免職。對於易氏則趁勞動大學開學前一天,易氏在京尚未來校時,免去校長之職。迨易到校,已成事實。且不派代理人員,以致群龍無首,全校譁然。」
易氏是李石曾的左右手,當時在南京高層即有「李石曾利用國民黨清客地位,貌為清高,卻借黨行私,專幹些不光明的勾當」的批評。易氏又以黨國元老與農礦部長接掌勞動大學,農礦部每年都有一些款項需繳付財政部,他常常直接把款項移到勞大來,這些手續上的問題,常引起財政部的不滿,加上他具有湖南驢子的倨傲態度,得罪了南京政壇上的新貴,如財政部長宋子文等人,人事上的恩怨,再加上財務上的糾纏,都是易氏被撤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