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一個數字看台中山手線爭議與是非

2019-01-23 06:20

? 人氣

人口進入負成長,效益高估

再從趨勢上看,民國75年開始興建台北捷運時,台北市的交通幾乎可以宣告死亡,尖峰時間,整個台北市就是一個大型停車場,捷運是解決需求的必要手段;此外,當時台灣還是一個人口持續快速增加、經濟高度成長、工商業繁榮邁進的經濟體。這些條件,山手線顯然缺乏─台灣經濟進入低度成長,成長率2%多,政府就誇自己好棒棒;人口不再成長,講更明確點是:3年後開始人口衰退。相較當年台北,台中交通的運量與需求當然差之千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因此,雖然山手線包含台鐵高架化路段,但以構築為環形路線的捷運路線來看,只要拿長度75.8公里,與山手線77.2公里相近的台北捷運初期路網一比就知道,從成本效益與運輸需求來看,山手線絕對不該是個要優先推動的計劃─甚至是否值得投資都還有疑問哩。中央審查後說此案有多處不符規定,效益亦可能高估,當非虛言。

高雄輕軌運量高估10倍,二期值得作嗎?

其實,同樣的事件也發生在高雄;陳菊任內爭取到列入前瞻計劃的高雄輕軌二期計劃,韓國瑜上任後認為效益低而喊停。從陳菊任內推動高雄輕軌一期的「慘痛教訓」來看,喊停應是明智。輕軌一期提規劃案時,市府拿同樣路線公車運量乘上20作預測,得到每天運量可達8萬人次的結論,所以效益高、值得建。

通車後的事實證明「一切都是假的」;2016年通車,到去年年底前的平均每天運量大概在8000多人,規劃報告的8萬人呢?而輕軌二期路線原本的公車運量又比一期更低,常識看也知道有沒有效益、值不值得建。

柯文哲日前曾說,6縣市首長換人、地方政策無法持續很不好。這話似是而非:好的政策「中道崩殂」當然不好,但有些明顯錯誤甚至自肥、分贓意味十足的政策,能因首長換人擋下終止,倒是好事一件。

山手線暫緩、高雄輕軌二期喊卡、甚至彰化風電問題,到底是好事、壞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