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期待台灣政治超越政黨的觀察者而言,不能高估中間選民與中間路線的影響力,也不能低估藍綠政黨在理念上的號召力。總統選舉是一回事,立委選舉恐怕又是另一回事,前者著重參選人的個人魅力,後者著重政黨的吸票力。因此,若政黨與總統參選人的綜合表現出現落差,有時政黨會拖累總統參選人,有時總統參選人會拖垮立委選情。
由於(中央公職)選制有利於大黨,基本框限了選民的可選項目,兩個大黨又是理念截然兩分的剛性政黨,自然也造成了台灣社會長期的撕裂,與無窮盡的政治紛擾。要改變這個現象,唯有兩大黨分裂成數個小黨,並讓制度有利於多黨並存,或反過來一黨專政。類似柯文哲這種理念不清的個人要撼動兩黨結構,唯有兩黨的總統參選人均弱,且兩黨的基本盤皆鬆動時,才有一點機會。
對於這次滑鐵盧,柯文哲表面上淡然,事實上是痛得發慌,因為不想背政黨包袱,又想獲得政黨能量,經此一役,證明只是幻夢一場。2020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兩大黨均意外犯下大錯,但除非有外部勢力嚴重干擾,否則這個機率趨近於零。
論個別政治人物,能改變台灣政治格局的,不會是從外部的柯文哲模式,只有可能是韓國瑜從國民黨內部促成徹底的質變,再透過國民黨改革選制。
從藍營的角度來看,此役顯示綠營做得再爛,若自己不爭氣也無法重返執政。2018大選是意外,2020大選目前則看不到「2018式的奇蹟」。
從綠營的角度來看,此役總算穩住了陣腳,但並未有所突破,真正值得民進黨欣慰的是,柯文哲的威脅大減。柯文哲若組黨或組政團形成正規軍,民進黨將無懸念走上毀柯之路,若柯保持打游擊的方式,雖然難纏,尚不致命。
補選結果顯示,國,民兩黨皆無長進,柯文哲則困在自己的光環裡。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