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尾聲,蘇聯紅軍第322步槍師行經波蘭南部的一個城鎮奧斯威辛(Oświęcim,德文:Auschwitz),發現了一座龐大的納粹第三帝國集中營(3個分部、40座營區),除了大約7500名奄奄一息的囚犯、600多具尚未處理的屍體,還有37萬件男性服裝、83萬7000件女性服裝、7.7噸的囚犯頭髮。由於整個營區規模太過廣大,紅軍後來又投入3個師的兵力進行「解放」。
7.7噸頭髮=130萬人
奧斯威辛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的3個分部、40座營區存在了4年又9個月,關押了至少130萬人,其中110萬人死亡,死於毒氣室、死於飢餓、死於強迫勞動、死於傳染病、死於個別處決、死於醫學實驗。絕大部分受難者是猶太人,此外還有數以萬計的波蘭人、羅姆人(Romani,吉普賽人)與蘇聯紅軍戰俘。
60年後,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訂每年的1月27日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紀念被納粹殺害的600萬猶太人、570萬蘇聯平民、300萬蘇聯戰俘、180萬波蘭平民、31.2萬塞爾維亞平民、25萬身心障礙者、22萬羅姆人、1900名「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數千名同性戀者、人數不詳的異議人士與佔領區抗軍。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與人類歷史並存、永遠不能停止紀念的紀念日。
死者與倖存者日已遠的「大屠殺」
從剛過去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4周年紀念日,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在英國,「大屠殺紀念日基金會」(Holocaust Memorial Day Trust)當天發布的調查顯示,英國每20個成年人就有1人不相信大屠殺曾經發生,每12人就有1人認為相關史實「誇大其辭」。在加拿大,52%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說不出任何一個納粹集中營的名稱,62%不知道大屠殺死了多少猶太人。
在波蘭,知名極右派分子瑞巴克(Piotr Rybak)帶著約45名同道,扛著波蘭國旗來到奧斯威辛集中營外抗議,指控政府只紀念猶太人、不紀念非猶太裔的死難波蘭人,並且將矛頭直接指向猶太人:「我們必須對抗猶太人,波蘭人必須擺脫他們!」
瑞巴克的指控當然是睜眼說瞎話,反猶意味濃厚的論調也屬邊緣。但是一葉落而知秋,從波蘭、匈牙利、捷克到美國,反猶風氣(甚至攻擊猶太人事件)的背後是強硬民族主義、民粹型領袖的崛起,自由主義民主體制──基本人權、公平選舉、司法獨立、媒體自由──的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