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更能看清楚德國的樣子!旅居台灣13年 德國文壇新星施益堅分享創作心法

2019-02-21 09:20

? 人氣

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德國作家施益堅。(蔡親傑攝)

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德國作家施益堅。(蔡親傑攝)

「在台灣回頭看家鄉,反而看得更清楚」旅居台灣13年的德國作家施益堅在台北完成人生第一部小說《邊境行走》,故事內容描寫的卻是家鄉的傳統風俗踏境節。施益堅14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笑說,台北是他生活的地方,他已經習以為常,也想過要寫一個有關台北的故事,但離家越遠,距離感卻讓家鄉的人事越清晰,也讓他在台北完成了一本以德國為背景的作品。

1972年出生的施益堅(Stephan Thome)23歲就到中國南京留學,在歐洲與亞洲遊走的經驗,成為他書寫的養分。長期住在他台北的他,經常被問到家鄉德國的風土人情,也讓他不斷重新回想家鄉的樣子,於是在台北的公寓裡完成了第一步長篇小說《邊境行走》。他透露,自己的下一部小說將以台灣為舞台,「我對台灣的認同、分裂和對立很有興趣,下一部小說的背景可能從日治到民國,這個構想目前還在醞釀中。或與到時我跟台灣、跟台北的關係也會產生很有趣的變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0214-「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德國作家施益堅專訪。(蔡親傑攝)
著有《邊境行走》、《離心旋轉》和《對手戲》的德國作家施益堅專訪。(蔡親傑攝)

潛藏內心的小說家之夢

《邊境行走》甫出版即震撼德國文壇,也讓施益堅以新人首作之姿入圍2009年德國多項重要圖書獎項。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離心旋轉》於2012年出版即獲得該年度法蘭克福書展之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入圍,更獲2014年柏林藝術獎之文學類獎(Berliner Kunstpreis Literatur)。施益堅說,他從高中開始就想成為一個小說家,雖然後來走上的哲學研究之路,但小說家的夢想仍潛藏在他的內心。

寫作時他習慣與外界隔離,藉由孤立強迫自我內在的對話,進而更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筆下的角色。他說,在特別極端的情況會更加認識自己,例如1995年在中國留學時,某日在雲南西雙版納,一個多禮拜沒有和任何人對話的他,看著身旁都是說著方言的陌生臉孔,內心不斷自問「我什麼在這裡?我為何離家這麼遠?」加上身體的疲憊以及對環境的不安與不確定,突如其來一股孤獨感湧上讓他在公車上突然痛哭,讓他印象非常深刻,他回想起來在年輕時在中國遊學許多特別的經驗,對於他建構角色有很大的幫助。

20190214-「第27屆台北國際書展」德國作家施益堅專訪。(蔡親傑攝)
德國作家施益堅。(蔡親傑攝)

書寫女性精準到位 施益堅:人的核心情感不分性別

無論是《邊境行走》裡離婚失意的中年女子,或是《對手戲》內想逃離婚姻、家庭卻又感覺到力不從心的妻子,施益堅在描寫女性細膩的情感、對生活的無奈,總能恰到好處又不過度矯情,從其筆下人物很難猜想到作者竟是一位高大挺拔的男性。施益堅說,或許因為家族成員中,他與姊妹、媽媽的感情特別好,讓他在揣摩女性角色時能精準到位,沒有太大挑戰,「其實人在面臨的困難、挑戰和核心的情感終究是不分性別的。」

施益堅談另一本創作《野蠻人之神》(暫譯,gott der barbaren)

十年完成一本書 施益堅的寫作心法只有一句話

從高中萌芽的小說家之夢,到年近不惑才開出第一朵花,施益堅說,十年來他每日寫作,才完成了一本《邊境行走》。寫作是一條漫長艱辛的過程,剛開始寫的東西一定不完美,也可能充滿問題,但不能因此就失去耐心,「別人說你沒有天分,千萬不要聽他們話」,因為寫作沒有捷徑,心法也只有一句話「加油!不要放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