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文件曝光,全球震盪,台灣自不可免於此一「國際潮流」。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高官搞創投,公司設境外,竟成為一股「流行」,捲入浩鼎案的蔡英文家族,在國際調查記者協會的官網上,也有一席之地,蔡英文的兄姐也有一家公司在境外;既是流行,當然不會是「綠營」的專利,根據立委林俊憲、許智傑的資料,浩鼎「大股東」赫然有前經濟部次長楊世緘,且有解盲前放空之虞,其公司也在境外!
一家浩鼎,藍綠通吃,「不求道德文章,只要股票千張」蔚然成風,民進黨立委此舉是否意在圍楊(世緘)救翁(啟惠),姑且不論,可以想見台灣無所不在的「政商共同體」,在過去扁、馬先後執政的十六年裡,其勢之洶湧大概絕對不比李登輝時候低調。
根據林俊憲、許智傑揭露的資料,浩鼎解盲前有四千九百多張借券,其中有四成近兩千張是議價借券,以極低的現金就能賺取數億暴利,重點是能議價借券的只有符合資格的外資和大股東。林、許「合理懷疑」三度變更公司名稱的「全球策略公司」正是借券放空的大戶,而全球策略公司除了董事長是楊世緘,包括楊在元、葛之剛等董監事都是前經濟部官員。
楊世緘在二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卸下公職後,第一時間就「轉戰」創投業,當時還被視為政務官轉換跑道的標竿之一,楊世緘任公職時官聲不壞,他的轉職沒有旋轉門的問題,比諸卸任院長、部長、秘書長轉職到大企業擔任公益或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更不落門神之譏,而以楊歷任工業局長、經濟部次長的資歷,他的創投眼光必然不俗,在林、許爆料前,各界熟悉的全球策略公司,主要著眼於高科技、甚至文創,楊世緘還特別到故宮找靈感,在此之前,多半沒人料到原來楊世緘對生技也別有眼光。
但是,這很奇怪嗎?生技產業在李登輝末期就是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只是不像扁政府敲鑼打鼓列為兩兆雙星而已,一九九八年張念慈與翁啟惠在美國成立公司時,尹衍樑就是合資創辦的原始股東之一;二00八年政黨第二次輪替,宇昌案鬧得沸沸揚揚,也是尹衍樑出面收拾,絕得是收拾之後宇昌更名中裕新藥,宇昌立刻由綠轉藍。尹衍樑一手一個,藍綠通吃,而且都是國家重要支持產業,不但有行政院開發基金的挹注,還有國家生技區等著發光發熱,若非浩鼎解盲,這支股票很難講要上沖到什麼地步。
即使浩鼎爭議愈滾愈大,論者依舊既捨不得翁啟惠,更捨不得下一個產業光點,不過,在民進黨立委出手質疑藍高官內線放空之後,浩鼎從藍綠通吃到藍綠通殺的命運,幾乎無法避免。
林俊憲質疑,解盲前只賣出10張的翁啟惠,與龐大的股市禿鷹集團相比,根本不成比例,翁只是擋箭牌而已。為什麼金管會到現在還查不出,是誰借券?又是誰借出的?林俊憲的質疑有對有不對,如果是內線,管他幾張都是內線,差別只在獲利多寡,但是,股市交易凡買賣必留下痕跡,金管會為什麼查不出來?的確是個大問題。
浩鼎案拖愈久,愈崩壞社會對國家產業發展信心和信賴,不要說內線放空,單單是獨得開發基金之青睞,就非一般公司能望其項背,這不是內線,卻是不折不扣的獨門生意,非有特殊管道者,未必能得其門而入。從蔡英文家族、翁啟惠到楊世緘,浩鼎案還在有風有影階段,檢調每周一爆到媒體或立委,這已經不是政治干預司法,而是司法凌遲政治,在五二0之前,新舊政府一起崩壞,誰都躲不掉,這就是陽光下的民主,就是不知陽光何時照見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