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誥專欄】我家小孩被外面朋友帶壞了?父母可能忽略2件事…

2016-04-12 08:00

? 人氣

在諮商或教育的現場,不乏看到許多父母親氣急敗壞地說:「都是因為交到了壞朋友,我的孩子才會跟著去做壞事,他本身是很善良的!」言下之意是,孩子本身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才受到負面的影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人父母者會這樣想其實不難理解,大部分的家長其實都是很用心地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孩子從小在家裡一切看起來都謹守規矩,到了學校卻開始被指責作怪搗亂,想當然爾,要不是學校老師對學生有偏見,不然就是社會與學校這個「大染缸」污染了自己的孩子、害他們迷失了方向。

只是,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都會打從心裡感到困惑:「如果每個孩子都是被『壞朋友』給帶壞,那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壞朋友』呢?」

既然「壞」是學來的,那麼從學習的角度來看,為什麼有些孩子雖然與師長眼中的「壞學生」過從甚密,卻沒有學習到那些令人擔心的行為與態度?有許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乏擁有社會大眾口中的「壞朋友」,但為什麼有些人會與這些人保持友好卻又微妙的關係,即使偶而做點惡作劇,卻總是能夠清楚知道適當的界線?有些人不但沒有「變壞」,甚至還會對這些「壞朋友」提供正向的關心和提醒?

如果「壞」不僅僅是學習而來的,那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

陰影效應》一書的作者 狄帕克.喬布拉認為,每個人的內心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的陰影(或稱黑暗面),只是因為道德規範,我們習慣壓抑與否認這些部分。事實上,並非全然是那些「壞朋友」引導或強迫我們去做什麼壞事,而是這一個群體的圈子裡營造出了某種安全的「空間」,允許我們內在的黑暗面解開束縛、並得以釋放。

按照這樣的說法,或許不是誰帶壞了我們,而是我們內在的陰影在某些「適當」的環境下,因為不受壓抑與譴責而得到了釋放的機會。然而,因為我們對於自己的黑暗面實在太過陌生,以至於我們難以想像某些連自己都難以接受的態度與行為,其實是來自於自己的內在。簡而言之,我們只是遇見了陌生的自己而已。

要全然消除內在的陰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那是一個人與生俱來、屬於個人的一部分。不過,我們可以透過某些方式來減少陰影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一、覺察陰影,並接納他的存在

在《為什麼我們經常莫名的生氣?其實是「這個」在作祟……》一文中,我曾大略介紹過內在的陰影為何,同時也提到「覺察」是降低陰影力量對我們的影響最重要之行動。這些陰影經常與我們內在最底層的嫉妒、恐懼、焦慮有關,要降低這些力量的影響,就必須先去覺察與認識他們,並且接受自己身上的確就是有著這些部分。

個人內在的力量就像灌水球一樣,適當的宣洩,可以紓緩內部的壓力,並且保持穩定的狀態。被壓抑的力量就像只進不出的水球,一旦超過負荷,就可能有爆炸的危機。

那麼,除了覺察,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二、為黑暗力量找到適當出口

活在這個世界上,擁有道德規範當然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才能協助我們融入群體生活,避免做出違反社會規範和傷害他人的行為。但在教養過程中,如果我們也可以允許孩子以適度的強度和適當方式表達出內在陰影的力量,例如無傷大雅的惡作劇、吐露對生活的不滿與憤怒、表達對生活的挫折和失望…等等原本我們覺得一個「健康的」孩子不應該擁有的行為與態度,只要不造成他與他人的傷害,偶而為之其實沒有不可。

一味壓抑孩子所有與負向有關的認知與感受、不與他談論,不代表他就不會有這些東西,相反他,他可能會選擇以壓抑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囤積在內在(而壓抑是相當耗能的行為),直到某一天受不了,就很可能像是崩潰爆炸的水球,做出讓大家都錯愕不已的行為。

因此,在生活中,如果能允許給孩子一些「搗蛋」的彈性空間,甚至願意陪伴孩子、傾聽或討論其負向的想法與情緒,就像是穩定了水球內部的壓力,不僅維持了內在平衡的狀態,也讓家長更理解孩子、協助其建立更適當的行為與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