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謀殺犯到育人「模範」:一個英國「浪子回頭」的故事

2019-03-07 08:30

? 人氣

邁勒18歲由於涉嫌謀殺而坐牢,出獄之後致力幫助和他有類似經歷的青年,希望他們不要重蹈他的覆轍。他說:「如果我能幫助一些人,能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我就別無所求了」。(圖/BBC)

邁勒18歲由於涉嫌謀殺而坐牢,出獄之後致力幫助和他有類似經歷的青年,希望他們不要重蹈他的覆轍。他說:「如果我能幫助一些人,能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我就別無所求了」。(圖/BBC)

最近幾天,在英國東倫敦和曼徹斯特分別有2名少年少女死於刀傷。2名受害人同為17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英國的槍支犯罪率不高。但近年來持刀犯罪率激增,而受害人主要為青少年。

截至到2018年底的過去5年,涉及英國兒童或青少年被刀捅傷甚至致死的犯罪率上漲了93%。

在英國各界人士呼籲政府採取更多措施,治理持刀犯罪現象之際,英國一名前罪犯邁勒(Stephen Mellor)講述了他個人的故事。他的親身經歷或許能給人們一些啟發:是什麼導致英國青少年的高發犯罪率,他們是否有救?

邁勒在1997年由於參與謀殺一名販毒團伙對手導致其死亡而被判處監禁。出獄後,邁勒不希望其他青少年重蹈他年輕時的覆轍和錯誤。他希望開設一家青年中心,專門輔導和幫助青少年。

以下是邁勒的故事:

打架鬥毆

我出生在普雷斯頓(Preston),上面有5個哥哥,5個姐姐。我們全家擠在一個三居室的房子裏。我從小想當消防人員,但可惜生活卻讓我誤入歧途。

由於家裏窮,我經常穿哥哥的舊衣服,因此在學校經常受欺負,他們經常叫我「流浪漢」,我一直都忍氣吞聲。

在我13歲這一年,高年級的一個家伙欺負我。我終於按捺不住,把他痛打了一頓。我這時才知道自己能打架,然而,我也就此被學校開除了。

我的名聲在外,贏得了「尊重」,於是參與更多的打架斗毆。

被學校開除後,我每天待在家裏,沒有任何人來敲門說「我可以重返學校」。

就這樣,我每天起牀,吃點東西就閒逛到市中心,無所事事。從13歲到17歲整整幾年就這樣度過。

我到市中心的主要購物街區,結交了一些其他孩子,看看怎麼能賺點錢。

沒有人給我指出方向和道路,日復一日,天天如此。

我們待在市中心,如果有其他團伙來到我們的地盤,我們就幹一仗。

我也由於打架名聲在外,我曾把別人的耳朵、鼻子咬掉。為此,我曾短暫進過牢房。

販毒

杜基被刀刺的那條街
杜基被刀刺的那條街(圖/BBC)

為了賺錢,我們開始販賣毒品,從搖頭丸到海洛因。我們有人供貨,再轉手高賣,有時一周就能賺300、400英鎊,而且是現金。

我當時17歲,整個普雷斯頓都是我「做買賣的」地盤。

但我們也有競爭對手,杜基(John Dookie)就是我們的對手。為了贏得更多客戶,我們削價,挖他們的牆角,結果導致矛盾升級。

兩個團伙之間的小打小鬧終於釀成大禍。一天,杜基要求和我們會面,想擺平我們之間的事。

我的同伴克爾克(Tony Kirk)跟我要刀,我給了他。

我們與杜基打了起來,杜基跌跌撞撞地走開,我跟過去並扶他坐下來。他對我說他挨了刀。我攔了一輛警車,告訴他們杜基需要幫助,之後我就離開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