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大小、長短那麼不統一,為什麼還叫「統一發票」?

2016-04-14 10:45

? 人氣

在台灣買東西拿到的統一發票可能長這些樣子。

在台灣買東西拿到的統一發票可能長這些樣子。

哈囉大家好,我是換班的南島日。話說南島日最近才對完發票,可惜全數槓龜。雖然沒有得到任何意外之財,不過,在對發票的過程裡卻有了意外的發現─而這就要從發票的形狀說起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曉得各位讀者們每次付完錢把發票放進錢包時有沒有這樣的困擾,每次買東西拿到的發票形狀都不一樣,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寬一點,有的又窄一點?對有整理收納癖的南島日來說這真是長期困擾我的一件事,終於忍不住想知道,到底為什麼統一發票規格這麼不統一啊?!

追溯統一發票的歷史可以知道,台灣從1951年正式實施統一發票,目的是藉著商家開立統一發票給消費者,再由稅捐單位供給兌獎,用消費大眾預期中獎而積極索取發票的行為,來防止商家逃漏稅。這方法也非常奏效,自實施第一年起對商家課徵的稅收所得整整超過往年的兩倍!此後也成為台灣最主要的稅收來源。

那麼我們就要切入正題啦,統一發票憑證一開始有三聯式與二聯式兩種,會拿三聯式發票的屬於營利事業機構,二聯式的開立對象則是非營利機構(例如社福團體)或自然人(即一般社會大眾)。

隨著統一發票制度順利地推行以及社會型態、物質生活的改變,到了1980年代後,財政部又增加了專供機器列印「收銀機發票」(又分有三聯式與二聯式兩種)與「電子發票」,這兩者多半是今天我們最常拿到的發票形式喔!

說到這裡,讀者們有沒有發現有點蹊蹺啊?沒錯,專攻機器列印的發票,在推行全列印式的發票之前,除了傳統部分手寫的二三聯發票之外,其實有更古早的發票形式─不是其他的公司行號單位編號都已經印好好,只要蓋個章寫幾個字就好,不不不,是完全要手寫呀!(看我多激動啊)而在早期手寫發票的兌獎也有金額上的限制,必須消費十塊錢以上才能參加兌獎。在那個十塊錢也許能買一整袋米,一顆饅頭包子只要幾角的時代,這實在不是個小數目呢。

民國24年手寫發票
民國24年手寫發票(翻攝自由時報)

至於統一發票這麼不統一,為什麼還叫統一發票呢?其實是因為每張開立的發票上都有一組商家在台灣營利事業機構下登記的法人身分代號,也就是商家們在財稅系統裡的統一編號,所以開立出來的發票才叫做統一發票喔!

關於各式各樣的發票請看下圖:

傳統二聯式發票
傳統二聯式發票
傳統三聯式發票
傳統三聯式發票
收銀機二聯式發票
收銀機二聯式發票
收銀機三聯式發票
收銀機三聯式發票
電子發票
電子發票

以上就是今天的冷知識,你搞懂各種形狀的發票沒?我們下次見!

文/南島日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每日一冷(原標題:有長有短的統一發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