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獨有喪禮風俗!罐頭塔居然跟日治時代鳳梨大亨有關?

2016-04-01 09:30

? 人氣

最近吐司碟身邊有不少朋友的至親離開了人世。在傾聽他們訴說各自的心聲之餘,我也不禁回想起自己這幾年來所遭遇的生離死別,要好好跟亡者告別真的是件不容易但卻又相當重要的事情。尤其在漢人傳統習俗文化的影響下,吐司碟從小時候開始便感覺我們很避諱談論死亡,更不太清楚自己該怎麼處理與即將過世的、已經逝世的人之間的關係。

今天吐司碟並不是要跟大家談什麼生命大道理,而是要講一個漢人喪葬文化中的重要祭品——罐頭塔。講到罐頭塔大家的腦海中可能都立刻浮現自己參加過的喪禮場景,或是電影《父後七日》的畫面。你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為什麼喪禮要用罐頭塔,甚至可能不知道作為喪禮中祭品的罐頭塔其實是臺灣獨有的現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每日一冷
圖/每日一冷

起源說法多:作為祭品、顧厝、方便保存?

關於罐頭塔的起源跟作用其實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一說是喪事期間親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其中有些人便會提供食物作為祭品,殆出殯以後再由喪家分送給親友,而罐頭塔就是在食物種類越來越多樣的時候所出現的祭品選項之一。還有一種說法是早期的罐頭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主,是由親家所送的。因為治喪期間喪家處理後事十分地忙碌,親家送這些東西表示幫他們在這段時間裡「顧厝」。至於拿罐頭來裝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方便準備、攜帶與保存。

上述的說法比較是民間常聽到的說詞。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罐頭塔之所以作為祭品,是和臺灣早年在商場上叱詫風雲的鳳梨王葉金塗有關。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來臺之後有一段時間,臺灣鳳梨罐頭的出口銷量是全世界第一,今天你到葉金塗家族的舊居還可以見到外牆的鳳梨裝飾。根據口述資料便有人認為第一個拿罐頭塔當作祭品的就是葉金塗逝世時的喪禮,整個大稻埕滿是奠字的花牌、鳳梨罐頭塔與白布吊旗。

圖/每日一冷
圖/每日一冷

鳳梨塔適合嗎?不是旺來,而是鳳來

咦咦咦?喪禮上用鳳梨塔適合嗎?人家不是說鳳梨是「旺來」嗎?以前鳳梨的臺語發音不是旺來,而是鳳來。這名稱的典故來源是因為鳳梨葉子像鳳尾,以「有鳳來儀」這句成語為名。臺語的鳳發音為「鬨」,不是像現在發「甕」的音。有老人家會說鳳梨的臺語發音改變和鳳梨王有關係,因為臺語的「甕」和「王」發音相近,所以發音從「鳳來」變成「王來,再轉變成「旺來」。

姑且不論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至少現在我們知道罐頭塔其實是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發展出來的喪葬文化,其他地方可是見不到的呢!不知道各位讀者就各自的經驗還有觀察到什麼喪葬文化是自己還不夠理解的呢?

撰文:Mr. Tuesday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每日一冷(原標題:喪禮上罐頭塔的由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