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組織或團體,就是由兩人以上集結而成的群體,當中會有一位擔任「領導者」的角色,負責決策及主導團隊合作。領導者的能力或力量往往會決定團隊取得利益的多寡,本文將說明培養孩子領導力的教養方法。
在日本戰國時代,有能力的領導者稱為「武將」。日本最有名的三大武將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他們各有以下的領導特質:
織田信長—「唯我獨尊」型。發揮強勢領導力,一人帶領整個團隊。
豐臣秀吉—「團隊合作」型。在團隊內部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重視營造氣氛。
德川家康—「教練」型。善用每個成員的能力,提升團隊整體成果。
這些領導者的素質,其實也是現代領導者身上看得到的特質,既能達成目標,又能凝聚人心。
在今日的社會,所謂的領導者又有哪些特質呢?
日本的社會心理學家三隅二不二從分析團隊功能,提倡「PM理論」,並將活躍於現代社會中的領導者行動,分成以下類別:
領導者要想成功統御團隊,就要發揮兩種重點功能,一是策動人力以達成目標、研擬計畫的「P達成目標功能」(Performance function),一是凝聚團隊士氣,使行動能順利進行、圓滿完成任務的「M凝聚團隊功能」(Maintenance funcfion)。
領導者為達成目標,不僅要能發揮對成員發出指令或命令的P功能,也要能發揮M功能,也就是理解各人立場來委派工作,發生問題時能介入仲裁,並且做到不偏袒特定人員,對每一個團隊成員一視同仁。這兩項功能缺一不可。
依據這兩項功能的強弱,領導型又可分為四種,如下圖所示。其中最優秀的,當屬P功能和M功能都高的「PM型領導者」,當一位領導者既得人心,又能凝聚團隊向心力(M),再加上能夠帶領團隊達成目標(P),就能使團隊表現得以做最大發揮。
PM型(P、M皆大):目標明確,也會注意維持團隊默契的理想型
Pm型(P大m小):嚴格要求達成工作目標,做出成果,但團隊的凝聚力小。能達到成效卻失去人心型
pM型(p小M大):能凝聚團隊也得人心,但對工作要求較寬鬆型
pm型(p小m也小):工作的成效達成與團隊凝聚力都弱,失格領導者型
留心孩子的領導型
說到「領導者」,我們可能馬上想到的是戰國武將織田信長「唯我獨尊」那一型。但是從PM理論來看,領導者可分成好幾種。家長若希望孩子將來成為領導者,參考這個法則來提醒孩子和自己,將會很有幫助。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是牛津大學校友。她擔任首相時期,有「鐵娘子」之稱,在各方面展現卓越的領導力。她的年幼時期家境並不富裕,歷經一番苦學,才進入牛津攻讀自然科學。
她的回憶錄中提到,她經常提醒自己三件事:「我能做什麼?」「問題在哪裡?」「該怎麼決定?」學生時代學習的物理和化學等學問,看起來好像都和政治搭不上關係,但是科學的思考習慣,卻對她擔任領導人的從政經歷多有助益。
事實上,在牛津大學修得文學、政治學、自然科學、電腦科學等博士學位的人,一律都獲頒「D. Phil」(哲學博士)稱號。他們至今仍固守「科學家也是哲學家」的傳統。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種類型的領導者。為了找到適合孩子個性和氣質的領導方式,我們做父母的要記得提醒自己,給予孩子適度的尊重。
作者介紹|岡田昭人
東京外國語大學研究所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出生於1967年,是第一位取得牛津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的日本人。目前任教於東京外國語大學,自2015年起,擔任倫敦大學客座教授。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先覺文化《世界第一牛津式教養法:教出有自由個性與關鍵5力的孩子》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