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學術交流越來越頻繁,現今大陸學生來台念書的形式也不僅僅只侷限於交換,來台灣念四年制的陸生也在逐漸增加。不同於短期的走馬看花,長時間待在台灣的他們對於台灣的印象又是如何呢?面臨政權輪替、未來出路又有什樣的見解呢?學長姐說分別訪問了來台灣念四年制大學及短期交換的陸生同學,來談談他們對台灣的看法。
「學術上的優勢」讓他們決定來台灣
來自浙江的夏同學在台灣讀的是中文系,會想到台灣念書,是因為覺得台灣的中文系可以學到更多傳統文化,而且不少交換生或是來台攻讀研究所的朋友,都認為台灣大專院校所開設的中文科系課程「比大陸好」。這裡的好不是指一切,而是就文學和傳統文化的觀點來說,台灣的課程更接近古文學。加上相同分數在台灣接受的師資教育比大陸好,且家人對於來台灣念書抱持的態度是支持且正面的,因此決定從溫州遠赴他鄉異地求學。
而就讀社工系的雷同學會決定離開從小到大生活的江西到台灣交換,除了認為台灣的社工體系發展的比大陸早,她也表示從龍應台、九把刀等作者筆下認識的台灣讓人憧憬,而且爸媽也認為這是一個練習獨立的機會,贊成讓她藉著交換學生的機會到台灣看看。
跟故鄉不同的地方
夏同學說,由於過去在居住地還存在著較多「不文明」(不禮貌)的現象,在出發之前,他想像中台灣人民的素質較高,自己在禮儀方面的常識是有用武之地的,而且社會風氣比較自由。然而來到台灣後發現,相較於美國,台灣並非真正的自由,人民對權利的運用和自由民主還有一些距離。
而在人與人的相處上,夏同學和雷同學不約而同,都覺得台灣人對大陸有很多方面的誤解,可是卻不願意去了解。此外,夏同學也覺得公開場合的言論會格外受到關注,或被人用奇怪的眼光對待,這讓他覺得不太舒服。夏同學說,大陸人並不都像媒體所報導、常做出脫序的行為;但台灣很多人都對大陸人有刻板印象,也時常令人感到莫可奈何。
夏同學就舉例,他會因為自己的身分及口音,在生活上被佔便宜。例如坐計程車司機會故意繞路,或者買水果會看到老闆對陸客敲竹槓。但他覺得不只是針對台灣,哪裡都有這樣的情況。雖然全世界都有敲詐「外國人」的情形,但為了避免自己講標準的語音被認出是大陸人而被排擠,在一些時候,他甚至會刻意模仿台灣國語,就算覺得自己學的不像......。
然而這部分雷同學就沒有什麼感覺,也許聽到口音會被問是哪裡人,但也就僅只於此,對她而言倒是沒有造成太大的困擾。
打算留在台灣?
都來台灣念了四年書,未來還會不會想在台灣工作呢?問到這題,夏同學說他將來想當編輯或老師,但要不要留在台灣,可能會等520(總統就職)之後再考慮。在台灣生活一段時間,對這裡的人文風俗有著更深刻的體悟後,真心地希望台灣能變得更好,但是現在在國際局勢中,台灣常常自己認輸,這樣的作為會導致台灣無法體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