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島嶼上的一切,其實都還是年輕的。包括她自身,隨時充滿在錯誤中變革自己的可能。
2016年,蔡英文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總統。
她沒有當年馬英九的政黨資源,也沒有陳水扁「貧戶」形象的形象光環。一個中產出身,連主持慈善拍賣都會冷場的政務官,如何讓一個光用社群網路串連動員,就讓占領立法院內外23天的世代,願意走進投票所,投給被戲稱「女版馬英九」的她?
這個世代,是一個反抗的世代,一個焦躁的世代,也是一個不願再等的世代。「今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卻從20到29歲的年輕人手中,囊括將近73%選票。」總是一身沉穩西裝,形象溫和、果決的蔡英文,看來是「初步」說服了台灣年輕人。
她是怎麼做到的?
和小六女孩的對談
或許可從一段插曲談起。
那是深冬12月。小英基金會資助過農具專案的部落,前來辦公室做年度成果報告。上台的是一個約小六年紀的部落女孩,或許是部落的專案負責人很想讓她練習上台吧?這名女孩的報告並不流暢,對內容也不夠自信。就在簡報即將結束之際,「請回到上一頁。」蔡英文說。
出乎意料,她沒有敷衍想要趕緊聽完簡報,也沒有因小女生第一次發表的勇氣,摸頭表示鼓勵,而是請她回到投影片上一頁──詢問投影片上農具的投入和收成的關係是怎麼計算出來的,以及和未來收入的邏輯關係。
大選前幾個月,照理正是焦頭爛額緊顧選情的階段。然而,她只是專注看著投影片,偶爾點頭、發問,和女孩一起討論明年度部落農事的構想。
那個當下──黨主席和一個小六女孩的對談,彷彿成為了教授與研究生的Meeting。
毋寧說,她是以一種「理性人對理性人」的態度,來應對台灣的年輕世代。不是「允諾年輕人一個更好的未來」,也不是「放心的交給民進黨吧」,而是「我們一起坐下來,討論看看怎麼做比較好」。
尊重對方是個可以理性思考的主體,哪怕只是個小六年紀的女孩。
另一種理性的典型是柯文哲──他的科學方法與決斷力,讓他在掌聲中迅速拆除忠孝橋引道。然而,在「盈利能力不足」而決定撤除地下書街的議題上,他卻飽受批判質疑。
因為柯P的理性,終究是工具理性式的。而蔡英文明白,只有結構和數字,沒有「人性」基礎的「理性」,不會完整。
這種想法,也體現在蔡英文對基金會的要求上。「有次某個地方演講場合,蔡英文看了年輕部屬擬的稿子,雖然對一些段落不大滿意,卻仍硬著頭皮,照那稿子唸了下去。」她的幕僚透露。蔡英文尊重年輕人。但尊重,同時意味極高的要求。她放手讓基金會的員工去嘗試新工具、新想法,但也強調所有的規畫、數據,邏輯上都要有嚴謹的邏輯。「如果連我都說服不了,你如何說服台灣人民呢?」這是她最常對幕僚說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