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近900個角色、幾千張人臉都是手工製作!揭超強動畫片《犬之島》幕後超浩大工程

2019-05-16 09:00

? 人氣

有「置中狂人」之稱的導演Wes Anderson,其作品風格奇幻又幽默,深受影迷喜愛。Wes Anderson的最新停格動畫(Stop Motion)長片《犬之島》(Isle of Dogs),受邀柏林影展作為開幕片,並在最終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除了Wes Anderson招牌的對稱構圖之外,導演對電影細膩又嚴謹的要求,亦是讓《犬之島》獲得盛讚的主因之一。電影中,日式傳統與現代文化風格並存的巨崎市(Megasaki),與漫天塵土的犬之島,取材於日本文化。而各式木偶與精緻道具,Wes Anderson其實全是由美術部門,親手打造出來的。

揉合傳統與現代,堆砌日本的「近未來」想像

「我們不是將日本呈現在電影中,而是拍了一部因為熱愛日本電影,而產生的Wes Anderson電影。」——製作人Jeremy Dawson。

就像《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的東歐、《天才一族》中的紐約,《犬之島》的場景看似設定在日本,但製作人Jeremy Dawson表示,場景純屬虛構,只是以日本電影文化為本,並參照許多傳統文化,打造故事中的兩個主舞台:巨崎市和犬之島(電影中稱垃圾島,Trash Island)。

(圖/影製所)
(圖/DC Film影製所)

各式美學交融,巨崎市參照建築派別「代謝派」

藝術指導Paul Harrod透露,《犬之島》中,巨崎市的城市景觀,取材於日本建築「代謝派」風格,特別是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的作品,再結合現代高樓大廈樣貌,而打造的城市。

美國知名建築師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也成為靈感來源。《犬之島》中,重要場景之一的小林市長宅邸,正是被Wright在1923年時,設計的東京帝國酒店而影響。因為該建築巧妙融合了傳統日式,以及二十世紀現代主義風格,供團隊作為設計參考。另外,Wright喜愛使用水平線和橫向層次的設計,在電影寬螢幕比例的畫面中,更能完整展現出建築物的氣派。

頹敗的廢墟景觀,垃圾島因浮世繪印象所生

《犬之島》的藝術風格,深受1950年代日本影響,那是一個後工業時代,介於50至70年代之間,水泥建築變得流行,但不久後,工業產物過剩,並且逐漸消逝,這便是垃圾島的背景。

另一方面,垃圾島也借鑒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Ukiyo-e)。浮世繪起源於十七世紀,是刻畫人間景象、色彩鮮明的一種繪畫藝術。藝術指導Paul Harrod表示,他們將垃圾「藝術化」,即便垃圾島呈現破敗、凋零的景象,島上的垃圾卻依舊充滿美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