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術史上赫赫有名,在日本人舉辦的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中一鳴驚人的「台展三少年」郭雪湖、林玉山、陳進,及其同輩秀異畫家們作品中工筆重彩、寫實描繪,充滿海洋島嶼絢麗熱帶風情的膠彩技法,是來自東洋画的傳承……
19世紀後期,日本明治天皇進行西化改革運動,國家全方位現代化同時,政府也積極設立美術教育學院,熱切擁抱以歐洲古典油畫為主的「西洋画 」。但同時,日本國內也有著堅持守護傳統台灣「日本画/東洋画」的本土派人士如岡倉天心(Okakura Tenshin) 等不同聲音,全力搶救保存傳統日本藝術之美。現代與傳統的拉鋸相成,百年來一直都是日本美術界重要的兩派影響力。
日本政府殖民台灣之初,雖然沒有在殖民地設立美術學校,但逐漸有台灣學生前往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帶回西洋繪畫技巧與思潮。1920年前後,有台灣西洋美術啟蒙者之稱,數度來台任教的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不止讓西式美術教育開始在台灣生根,也培育出有英國正統水彩風格,十七歲時作品就入選日本水彩畫會年展的倪蔣懷(台灣第一位西方水彩畫家)。當時優秀出色的台灣人子弟,如倪蔣懷就讀的師範學院學生等,都是在官方正式教育中接受西方美術教育的啟蒙洗禮。
相形之下,使用膠彩技巧創作的日本傳統東洋画,在殖民地台灣似乎並沒有得到重視,也完全不屬於正式教育系統。然而,台灣美術史上赫赫有名,在日本人舉辦的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中一鳴驚人的「台展三少年」郭雪湖、林玉山、陳進,及其同輩秀異畫家們作品中工筆重彩、寫實描繪,充滿海洋島嶼絢麗熱帶風情的膠彩技法,卻是來自東洋画的傳承,因為源自中國北宗寫實畫風的日本東洋畫,對於曾經被明清政權統治過的台灣而言並不陌生。
當時台灣民間傳統繪畫技巧的傳承,大部份是透過私下拜師授課學藝。拜大稻埕「雪溪畫館」蔡雪溪為師,從描繪觀音佛像的精工細筆寫實開始學起的台展三少年之一郭雪湖就是個例子。三少年中的林玉山雖然畢業於東京川端畫學校西畫科,但林玉山父親也是傳統裱畫師傅。台展三少年中唯一的女性陳進則是在就讀台北第三高等女校(今中山女中)時,受當時台灣最重要的東洋画老師鄉原古統影響,高女畢業後考取東京女子美術學校日本畫師範科。
延伸欣賞│紫色大稻埕 雪溪師指導雪湖膠彩畫 經典片段
延伸欣賞│紫色大稻埕 郭雪湖與林阿琴 經典片段
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舉辦的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台展),存在教育體制外的東洋畫會出現這三位令人驚喜的台灣少年新秀,其實並不是台灣美術史的意外。殖民時期的台灣在西洋美術影響之外,也因之發展出民間獨特的,有台灣本土審美觀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