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沒用」、「我好蠢」、「沒人愛我」這些負面思考,心理師:來自於…

2016-07-25 13:00

? 人氣

羞恥是別人對你說的,一則關於你的謊言。—阿娜伊絲‧寧(Anaïs Nin)

假使你是童年受虐的倖存者,你很可能仍在它的負面影響下繼續受苦。這些負面影響包括完美主義、自我批判、自我忽視、自我毀滅(自我傷害、自殺企圖)、成癮(酗酒、嗑藥、購物、賭博、偷竊、性、工作狂)、飲食障礙、搞砸情感關係或職業生涯的傾向、有施虐的傾向或者總是選擇會施虐的伴侶。你可能為了自身的問題而向某些管道尋求協助,也許是加入十二步戒毒計畫、支持團體或個人諮商。不過有一種童年受虐的後果你大抵還無法擺脫,無論你曾接受多少協助。那就是令人耗弱的羞恥感─有童年受虐經驗的成人所面對的最大障礙之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身為諮商師,我執業三十五年來最擅長的就是處理童年受虐的成人個案。我發現我的個案大多數都深受羞恥感所苦,這種羞恥感有著吞噬一切的力量,對生活的每個面向造成負面影響,包括對自己的看法、與他人的關係、與愛人親密的能力、承擔風險並成就事業的能力,以及身體和情緒上整體的健全等等。雖然說,人難免有感到羞恥的時候,許多人也都有和羞恥相關的問題,但是比起其他族群,曾在童年受虐的成人感到羞恥的情況更加頻繁,和羞恥感有關的問題也多上許多。

這是因為,感覺羞恥是受虐後的自然反應。虐待究其本質,就是羞辱人、喪失人性的舉動。受虐者感覺被侵犯或被糟蹋,因為無助和任人擺布而感到羞恥。童年被性侵過的人,這種感覺最為深刻,不過任何形式的虐待都會讓人生出這種感受。

舉例來說,身體的受虐不僅僅是身體受到攻擊,對受害者的人格也是一種汙衊。任誰都沒有權利攻擊我們的身體─這是一種侵犯。精神上的虐待也被形容為「扼殺靈魂」(Hirigoyen, 2000)。經常的批評、辱罵、貶低、無理的期待和其他形式的情緒虐待,就跟身體虐待和性侵同樣具有傷害性,會引發羞恥感;包括我在內的一些專家相信,精神虐待的不良影響可能比其他形式的虐待更長久、後果更深遠。受忽視也會讓孩童感到羞恥,讓孩子有「如果媽媽不夠愛我、不想照顧我,一定是我很沒價值」的想法。除了這麼想之外,孩子還能怎麼解釋自己為什麼會被父母忽視或遺棄呢?

曾在童年受虐的人會感到羞恥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生而為人,我們都想要相信自己能夠自我掌握。當這樣的掌握感遭遇了任何形式的受害過程,我們就會感到被羞辱。我們認為自己應該要有能力自我防衛,若我們沒有做到,就會感覺無助、無力。無力感會導致羞愧,進而產生羞恥感。

對孩子來說,當父母虐待他,在身體和人格上侵犯他,他會格外感到羞恥。身體的虐待尤其會傳遞出「這個小孩很『壞』,很『不值得愛』」的訊息。孩子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愛與接納。因為父母的愛如此重要,孩子會為父母的行為找各種藉口,甚至為父母虐待的行為找理由。最後孩子往往會怪自己不好,才會「造成」父母虐待他,並且會產生「如果我聽爸媽的話,他們就不會那麼生氣了」,或者「我讓爸爸失望,難怪他老是看我不順眼」等想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