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回收是做世足賽球衣好,還是拿去發電好?三分鐘帶你看懂世界有哪幾種塑膠再利用技術

2019-07-08 12:12

? 人氣

塑膠回收是做世足賽球衣好,還是拿去發電好?(示意圖/ meineresterampe@pixabay)

塑膠回收是做世足賽球衣好,還是拿去發電好?(示意圖/ meineresterampe@pixabay)

去年《面對塑膠循環經濟,我們的技術壁壘準備好了嗎?》專欄文章點出國內塑膠加工業的技術強項,就是改質或混摻等方法製成再生塑膠粒,這是臺灣之光,也是現階段塑膠循環經濟中,最可行的塑膠再利用方法。文章一出,人氣很旺,立刻排進2018年綠學院專欄前十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人讚賞,自然有人質疑,綠色創業家社群的會員問我,既然談了現在式,那未來式會如何?因為隨著循環經濟越來越重要,總有一天,這種成熟的塑膠再利用市場會變成一片紅海,那我們是否有機會紅海形成之前,用探險的精神去開發新的藍海市場?

現在已經進入科技軍備競賽的時代了,為了要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用「競爭」的角度來討論,也就是除了我國擅長的「機械回收」之外,世界上有沒有其他足以與之競爭的塑膠再利用技術?有沒有黑科技會把整個遊戲規則翻轉過來?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5種塑膠再利用技術,短期落地應用場景最完整的仍是「機械回收」,但中長期最有潛力的是化學回收法「生產單體或原料」。

一般說來,塑膠再利用技術至少有下列五種,你可以搭配後面的表格比較其強項:

1. 機械回收:這是將單一塑膠種類挑選出來及製成再生塑膠粒的技術,也就是我們之前文章中討論的主角。此法已廣泛應用,並生產多種塑膠製品例如世足賽球衣,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再生塑膠粒的品質,通常會略微劣化,無法跟原塑膠粒相當,所以才需要藉由改質或混摻其他塑膠等方式,去提升塑膠粒的加工性質,否則通常無法再用於原有的用途。

2. 燃燒發電:雖然你以為所有塑膠製品丟進回收桶就代表有回收,但現況是除了少數大宗塑膠外(如寶特瓶PET),其餘塑膠因為種類雜、量少,要分選出來再利用,其實達不到可以獲利的經濟規模,所以多半直接以燃燒發電處理。雖然這種作法你會覺得那我何必做回收呢,但跟任意棄置造成污染、占空間堆置等方式相較,可以算是尚未有更好做法前,過渡階段一種務實處理混雜塑膠的方法。

3. 生產液態燃料:比較常見的技術是使用熱裂解(pyrolysis)技術,也就是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下,讓塑膠在攝氏350-900度的高溫下分解為烷烴、烯烴、芳香環等碳氫化合物的燃油。熱裂解已是成熟的技術,不過這技術的問題是熱裂解的反應溫度相當高,需要投入較多的能源,而且隨著處理的塑膠種類與組成不同,產生的燃油組成也會相對較為複雜,所以確保進料時塑膠組成的一致、單純,是產業應用的關鍵,同時產出的燃油能夠有適合的通路可使用,且符合相關的油品規範,生產成本也要能與目前便宜的化石燃油競爭,是這個技術實際應用時需要考量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