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因好友的作品參加門真國際映畫祭,所以多次搭乘京阪電鐵前往會場,這條連結京都到大阪的鐵道線,也非第一次搭乘,但每次都有一些感想,雖然只是一條通勤線,卻完全展現出鐵道王國的精髓。
還記得20年前,沒什麼錢的筆者,第一次要前往大阪跟京都旅遊,當時認真的研究了大阪到京都之間的鐵道,發現有一家私鐵「京阪電鐵」特別便宜,起站大阪的淀屋橋到京都出町柳,只需要四百多日幣,就選擇了京阪搭乘,沒想到就此被密集的班次給嚇到了。
其實關西圈的京阪神(京都、大阪、神戶),鐵道交通十分發達,尤其是私鐵,百家爭鳴,反而是JR根本被壓著打,也形成了特殊的通勤方式。大阪到京都之間,除了新幹線與JR京都線之外,還有京阪、阪急、近鐵等,選擇多樣也服務著沿線廣大的通勤族。
最早聯通大阪到京都的鐵道線,就是1876年通車的JR京都線(東海道線大阪-京都段),不過JR京都線走的路線是淀川右岸,沿著茨木、高槻、長岡京等地前往京都,而且剛開通時票價相當昂貴,單程得要花上27錢(折合現在約5500圓日幣)。
這麼貴的車票,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搭得起,只能靠著雙腿走上五十公里,或是搭乘票價只有10錢(折合現在約2000日幣)的汽船,即便淀川上的汽船速度較慢,但卻成了京都到大阪的主要交通。
而且想搭鐵道只有右岸才有,淀川左岸的沿線城鎮,還保持著傳統的交通方式。有鑑於此,幾位關西的企業家便開始討論,籌建鐵道新路線的可能性,於1903年集資向政府申請「畿內鐵道」的成立,並在1905年正式更名為「京阪電氣鐵道」。
不過,設立公司很順利,路線選擇走淀川左岸,卻面臨到地質鬆軟的問題。自古以來這一帶就是沼澤地,雖然農業發達,種植蓮藕遠近馳名,但鐵道路線的選擇上,就耗了不少時間,直到1908年才將路線搞定,正式開工。
兩年後,大阪天滿橋到京都五條之間的京阪本線完工通車,也正式開啟了大阪京都間,官鐵(現在的JR)與私鐵的競爭,也是這個區間最早開始營業的私鐵。與東海道線不同的是,由於關西私鐵的軌距是以標準軌(1435mm)為主流,加上京阪間並沒有太多爬坡路段,因此京阪電鐵也採用1435mm。
1915年,京阪本線延伸至京都三條,而前往宇治的京阪宇治線(7.6公里),也在1913年開業,成為京阪最初的路網。在此同時,位於琵琶湖畔的大津市(滋賀縣首府),也出現了連接京都三條到大津的京津電氣軌道(約11公里),與大津市內的大津電車軌道(約14公里),並陸續於1912年及1913年完工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