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孫文都熱愛無比的蔬菜!知名作家焦桐盛讚空心菜之美,台灣人看了都狂點頭啊

2016-09-03 10:00

? 人氣

我們吃空心菜皆葉、莖一起食用,它物美價廉,一年四季皆能採收;既使被颱風摧殘,也很快能復耕上市,堪稱臺灣最不虞匱乏的鮮蔬,臺諺:「食無三把蕹菜,就欲上西天」,喻好高騖遠、不實在、缺乏實務經驗,可見吾人要努力吃蕹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廈門曾有一「蕹菜河」,因河中種植蕹菜而得名,清乾隆期間,在閩南任過職的張五典有詠蕹菜詩:「嫩綠浮春池,葦筏作畦畝。細莖間脆葉,泥沙未能垢。雅勝僧房虀,宜點葡萄酒。借問種者誰,恐是抱汲叟。」

蕹菜就像它另一個名字無心菜,沒有太複雜的心思,耐澇耐熱,生命力頑強,就是不耐寒。臺灣各地皆產,生產旺季在夏天,常見浮生於水田、溝渠、溪畔及沼澤濕地,遇水而盛,如稍有水流,生長起來會較肥大;本性隨遇而安,不講究環境,且常成叢生長。種植在水田、池沼的「水蕹菜」,葉、藤管都比旱地的大,口感較嫩。

空心菜的鐵質含量高,烹炒時容易變黑,必須急火快炒,或加入醋、檸檬汁以延緩氧化。水耕空心菜比土耕的不易變黑。選購時自然以鮮嫩翠綠為佳,水蕹較不耐貯藏,宜挑無氣根的嫩枝,若莖旁長出嫩芽,表示老了;園蕹若帶根冷藏,則能維持五、六天不虞黃化凋萎。

臺灣蕹菜長得很標緻,我尤其鍾愛溫泉蕹菜。礁溪溫泉屬弱鹼性的碳酸氫鈉泉,適宜部分農作物生長,如蕹菜、絲瓜、茭白筍。泡溫泉的蕹菜,莖肥葉大又纖維幼細,出落得柔嫩水靈,細緻,滑利。

此菜家人般,家常得不怎麼注意它;可它隨時在身邊,清新,平淡,窩心,給予生活蓊鬱感,那是生命的葉綠素。

我過了中年才漸漸能欣賞空心菜之美,每次見它總是蒼翠欲滴,最宜爆炒;煮湯也不賴,蕹菜湯,蕹菜青青的一碗清淡湯,特別能襯托生活的簡單之美。我常追憶少年時和外婆種菜、收割空心菜,鐮刀一揮,它又繼續生長,自夏徂秋,逐次收成,直到季節過了。季節過了,夢中猶有炒菜香,一種承諾的氣味。

本文經授權摘錄自二魚文化《蔬果歲時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