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任何人,只要講到一件事情就會踩到我的雷,那就是批評網路上哪篇文章不好。我一定會回問的一句就是:「所以你付了錢?你對哪個內容網站、哪篇文章付過錢?沒有的話,你嗆什麼?」
講到內容付費,大家覺得可笑;講到原生內容,大家覺得這是商業置入很骯髒;講到數位廣告,大家又要「不打擾」。以上每件事情都是人性,但是加起來,就是內容產業沒有明確營收來源。
現在撐著的平台都是辛苦的,提供內容的寫手更是辛苦,因為那個稿費就是用來交朋友用的;每一家內容平台的編輯都是拚命跟寫手道歉:「不好意思,我們錢不多。」
大家都知道這點,很辛苦,但因為這些經營平台跟寫內容的傻子,絕大多數都還有點熱情,所以就硬撐下來,期待之後未來情況會轉好。
而讀者是用什麼心態在面對這些平台跟寫手的?講到錢就骯髒,談起媒體道德卻又比誰喊得都大聲。好像內容平台跟寫手提供好內容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作好無賞作錯有罰。
你們覺得很多平台淨放一些大學生水準的文章是因為編輯腦殘所以放這種垃圾嗎?根本是因為沒有錢找到更多好寫手撰文,所以放這種文章只是剛好而已。
真的,相對於稿費,這種看起來很鳥的內容才是合理的。所有你看到擁有一定技術、一定研究時間、一定洞見的文章,那些寫手在寫那篇文章的時間跟精神,都遠低於稿費。
而有這麼多人,自己根本沒有在社群網站上產生過任何文章,也沒有對任何文章付費過,就可以這麼輕易的踐踏一些好寫手的努力跟熱情。
我很少把話說得這麼酸,但我必須說,
要不,你付錢吧?你付錢了再罵!
我自己這三年寫作的日子,最後都不說我是為了什麼台灣而寫,而是說為自己而寫。如果不當作一種「自我滿足、自我救贖、自我成長」的手段,誰要花那麼多時間寫作?
我也必須說,我對台灣內容產業看得很悲觀,特別是政治、經濟跟社會領域的文章。
這三大領域的文章很難跟商品連結,要透過內容行銷或者流量收費非常困難。說更直接點,懂CPC、CPM的人就會知道,這一丁點流量,賺不了幾個錢。
我認為這些作政治、經濟與社會領域內容的平台,要不就是倒閉,要不就是要靠企業贊助或者政府支持,要不就是直接被企業買下來─但,誰會對作這種內容的媒體感興趣呢?一定是對政治有強烈興趣的某種組織。
你就問問自己,誰最想影響你對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看法吧。
台灣讀者自然可以持續不付費,持續冷嘲熱諷,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媒體,顯示自己好棒棒,道德最高尚、思想最深入。
沒關係的,真的沒關係。
因為有一天,當你真的比所有媒體都更聰明、而比你更聰明的聲音都消失的時候,你會開始懷念現在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黃瑞祥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