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慎入》貝多芬、舒伯特、梵谷等19世紀藝術家都有這種「性病」,治療方式終身…

2016-10-27 12:06

? 人氣

從歷史來看,歐洲社會早已回應大眾疑慮並揪出梅毒等性病擴散的罪魁禍首,那就是娼妓。倫敦性病醫院(london lock Hospital)創辦於1747年,打著專收「因生活不檢點而染上惡疾的女性」的招牌,而幾年後妓女醫院(magdalen Hospital)也在倫敦白教堂一帶成立,除了醫療病患外,還輔以宗教訓誡與大量的身體勞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這個原則開始體現於歐洲國家的官僚機構中。根據這種觀點,在性這碼事上,男人就是比(良家)婦女來得活躍許多,這是天性;但很遺憾地,他們也可能尋求婚床之外的滿足。

4
又一幅將梅毒威脅性別化的宣傳海報。1900年左右,一間巴塞隆納療養院的海報打著「徹底根治」梅毒的名號,圖中衣衫蓬亂的嬌麗女子單手獻上一朵花,但她背後卻藏著一條黑色的毒蛇。

為了保護資產階級家庭的健康和貞潔,服侍男主人的女人如果墮落了,就應進行檢查,如有必要甚至還得強制治療。1860年代後期,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的士兵和水手,性病罹患率之高引起社會大眾強烈抗議,英國政府不得不通過一系列的《傳染病防治法》(Contagious Diseases acts);根據這項法律,警察有權逮捕並查驗在軍營入口或紮營城鎮一定距離內發現的任何女子,如果檢測到性病的徵兆,女子可能被送往性病醫院,面臨長達一年的禁閉。

《傳染病防治法》於是又招來社會大眾和醫學界的反彈。女權主義領導人巴特勒(Josephine butler)對此展開漫長的抗議,無情抨擊當局的雙重標準:一方面默許賣淫,另一方面又將性病全都歸咎於妓女。

在巴特勒的強烈抗議下,《傳染病防治法》終於在1886年走入歷史;不久後,也就是廿世紀的前十年,科學家在德國的實驗室取得破解「偉大的模仿者」的重大進展。

1905年,皮膚科醫師霍夫曼(Erich Hoffmann)和動物學家紹丁(Fritz Richard Schaudinn)發現了一種細菌—梅毒螺旋菌。也就是梅毒的病原體;隔年,細菌學家瓦瑟曼(august von wassermann)開發出梅毒感染的診斷醫療測試。

1909年,內科醫師埃爾利希(paul Ehrlich)宣布自己發現梅毒的藥物療法(他在前一年才由於免疫方面的研究貢獻獲得諾貝爾獎)—撒爾佛散(Salvarsan)。撒爾佛散是具強烈毒性的砷化合物,但治療梅毒相當有效,也是第一個在實驗室中開發的化學療法。

5
男性患者嘴部的梅毒性硬化。
6
玫瑰疹(一種皮疹)和蠣殼瘡(一種膿皰性發疹),都與第二期梅毒有關。
7
讓一名男性患者的頭部與軀幹受盡折磨的「結合性梅毒」。

到了廿世紀初,性病的研究和治療雖然仍帶隱諱色彩,但已逐漸在主流醫學獲得一席之地。

不過,它帶來的恥辱如此之大,醫師可能會建議感染梅毒的年輕男子採取水銀治療,並等待長達四年才與妻子同床共枕,但又不會警告妻子或她的家人。易卜生(Henrik Ibsen)在1882年的戲劇作品《群鬼》(Ghosts)中,引申了梅毒在婚姻內破壞信任的方式,以及梅毒如何顛覆紀律、約束和貞潔等資產階級價值觀。性病依然延續著頹廢和墮落的邪惡色彩。

8
患有第三期梅毒的男性患者頭部。嚴重的蠣殼瘡腐蝕了他的鼻子、臉頰、下巴和額頭。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麥田出版《病玫瑰:354幀影響現代醫療的疾病繪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