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規定限制患者若沒有拿到新的處方箋就只能拿到一定份量的補充藥物,並對社會大眾揭露了政府的結論:事實上,苯二氮平類藥物會使人成癮。
「前方危險!煩寧—你喜愛的藥丸會出其不意地攻擊你」,《時尚》雜誌某一次的頭條如此大聲宣告;雜誌內文解釋,一顆苯二氮平類藥物,可能導致「比海洛因更糟的上癮狀況」。市面上開始出現對煩寧激烈的反彈,尤其是女性雜誌;沒多久,《女士》(Ms.)雜誌便讓讀者現身說法,告訴其他讀者,這種藥停止使用後會有多恐怖。
「我的戒斷症狀是讓我過往的焦慮、易怒和失眠,都加倍出現」一位藥物使用者說道;另一位則坦承:「我根本無法描述那種伴隨著停藥而來的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1950年代的快樂藥丸,成了1970年代的悲慘藥丸,1976年,《紐約時報》報導「有些評論者竟然說(煩寧的)弊大於利,甚至否認它對大多數的患者有任何好處。有些人高聲疾呼煩寧根本不如它宣稱的那麼安全,它不但可怕且危險地令人上癮,並可能是造成上癮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據稱有200萬美國人對苯二氮平類藥物成癮,是海洛因成癮人數的四倍,其中一位服藥者甚至是前第一夫人貝蒂·福特(Betty Ford),她在1978年自己登記住進酒精和藥物戒斷中心。她的醫師約瑟夫·波爾許(Joseph Pursch)說,鎮靜劑的濫用,是「這個國家的頭號健康問題」。
之後的幾年,苯二氮平類藥物正式失寵。1979年,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Edward Kennedy)舉辦一場參議院健康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內容是苯二氮平類藥物造成的危害,他說苯二氮平類藥物「帶來依賴和成癮的噩夢,兩者皆難以治療和復原。」
在回顧科學文獻後,白宮藥物政策辦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Drug Policy)和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rug Abuse)得到一個結論,此藥的助眠效果不會持續超過兩週。
這個結果很快得到英國藥物回顧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Review of Medicines in the United Kingdom)的支持,他們發現此藥的抗焦慮效果無法持續超過四個月。就這一點而言,該委員會建議「應該要謹慎選擇與監測接受苯二氮平類藥物治療的患者,處方應限制於短期使用。」如一篇《英國醫學期刊》的社論所評論的:「現在苯二氮平類藥物已被證實會造成藥物依賴,應該嚴密控管其使用,或甚至禁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左岸文化出版《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