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台灣OTT元年,美中台等各家業者如何透過內容創造競爭優勢、吸引使用者目光?最終勝利者可能會是誰?
台灣的OTT市場,終於進入戰國時代。今年1月,串流影音霸主Netflix挾著全球資源,浩浩蕩蕩直入台灣,連帶掀起漫天烽火。先是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投資的電影發行商CATCHPLAY推出數位影音服務CATCHPLAY On Demand,恰好隔了一周,百度撐腰的愛奇藝台灣站也在默默耕耘近五個月後正式開站。接下來,KKBOX集團旗下的KKTV、由雅虎奇摩影音服務集結而成的Yahoo TV跟著加入戰局。當然,更不能忘了早就卡位的LiTV、酷瞧和CHOCO TV,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電信的影音布局,以及民視、三立等衛星頻道業者提供的OTT服務。
什麼是OTT?
OTT(over-the-top)指服務提供者透過網路向使用者提供內容、服務或應用。台灣OTT業者大致可分為三種:線上影音平台、頻道業者、電信業者。
對於熱愛在網路上追劇、看電影的新世代觀眾來說,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幸福的時刻了。
OTT的發展之所以如此蓬勃,絕對不是沒有原因。根據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數據,亞太地區的OTT營收將持續成長,估計會從2010年的7.07億美元攀升到2021年的184億美元。此外,全球內容傳遞網路服務商Akamai委託調研公司TechValidate所做的調查也指出,在目前尚未提供OTT服務的公司中,有半數公司計畫會在六個月內推出。
OTT產業看似一片榮景,土洋玩家陸續就位,觀眾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可是,誰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大致來說,OTT的關鍵要素包括內容、技術和頻寬,而最能直接驅動觀眾的,永遠是精彩好看的節目。也因此,從美國、中國到台灣,每一個OTT業者,無不費盡苦心投入資源,集結大量優質內容。
優質自製內容創造差異化
收購版權是取得內容最快的做法。不過,對於有野心的OTT業者來說,產出具有差異化、高品質的影音內容,才是留住使用者的最佳手段。如果實際一點來說,一旦擁有質量強大的自製內容,也就不必受制於水漲船高的版權費用了。
在這方面,Netflix的做法已經相當純熟。2013年2月1日,Netflix第一部原創影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在平台上播出,博得使用者好評。不只叫座,品質也獲得肯定。那一年,《紙牌屋》第一季還入圍美國艾美獎(Emmy Awards)和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多項大獎,女主角羅蘋.萊特(Robin Wright)更以此劇成為第一個以網路影集贏得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劇集女主角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