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為力也無所謂。正因為無能為力,所以不會逃避,待在對方的身邊。孩童時期,我曾認真思考「何謂幸福」這個問題。
我隱約了解到,透過儲蓄存錢、得到名利的方式,只有自己變幸福的「一人稱的幸福」是有界限的,然而,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
閱讀各領域的書籍,自我深思探索到的答案,就是「透過自己所做的事讓某個人開心,那人開心讓自己也開心,不就是幸福的真義嗎?」
我之所以決定成為醫師,也是因為想要「做讓人開心的工作」,幫助痛苦的人。
然而,當上醫師後才發現,醫師的角色其實是非常無力的。尤其加入安寧病房的醫療團隊後,更深切領悟到自己的無能為力。
當然,因為看到生病而失去所有、怨嘆著「想早點解脫」的患者,慢慢重拾笑容,心態上也會轉變成「誠心對待患者,是不是就能緩和他們的痛苦呢?」
不過,事實上不全然都是好的案例,其中也有拒絕所有治療,從未打開心房便離世的患者。
除此之外, 醫師無法回答患者「 為何只有自己生這種病?」、「為何努力治療也沒有獲得改善?」也無法回應「我不會死吧!請告訴我,我不會死!」這聲聲來自靈魂的咆哮。
起初,我為了「無論如何都想緩和患者的痛苦」,是以從緩和醫療、心理學、哲學、宗教等各種角度學習,但重回醫療現場時,那些學問卻無法解決一切。
長時間陷入自己無能為力的痛苦中,最後才終於發現無能為力也很好。
之前我一直以為「既然身為醫師,就必須成為患者的幫手」。
而「因為我是醫師,所以一定要緩和患者的痛苦不可」的想法,說不定隱含著高高在上的思維。
畢竟醫師仍是一介凡人,能做的事有其極限。
真正重要的並非「解決患者所有問題」,而是接受無能為力的自己,不是身為醫師,而是身為一個「人」,持續與患者接觸。
即便無能為力,不對,正因為無能為力,才能好好傾聽患者說的話,一同體驗痛苦的滋味。
我終於明白這個道理。
面對終點已近的患者中,悲嘆著無法自行如廁和入浴,脫口而出「乾脆死了算了」的人所在多有。
以前我療護過某個鎮上工廠的師傅,他的工作是將壞掉的零件汰舊換新。
那位患者罹患癌症且被醫師宣告「無藥可醫」時,深覺「回天乏術的自己,儼然像壞掉的零件般,一無是處」,因而喪失活著的意義。
然而,住在安寧病房的日子改變了他的想法,向我吐露「護理人員仍體貼入微地照料病重的自己。人類並不是機器或零件。即使沒有助益,活著仍是一件好事」。
說不定各位讀者之中,也有受到「自己沒有符合家人的期待」、「工作上拿不出成績」、「只會造成周遭人們的困擾」這些念頭所苦的人。
然而,請千萬別苛責無能為力的自己。
無論是誰,單單存在於這世上,就能成為某個人的支柱。
除此之外,我相信也能從無能為力的痛苦中,學習到智慧。
好好面對痛苦,人或許就會轉念,「即使自己一無是處,活著真好。」
作者|小澤竹俊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東京。一九八七年畢業於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醫學部醫學系。一九九一年山形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醫學專攻博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急救中心、從事過農村醫療,一九九四年起任職於橫濱甦生醫院安寧大樓,並擔任樓長。二○○六年開設「恩澤居家醫療診所」。至今安寧療護超過二八○○位以上的臨終患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高寶出版《面對死亡,我看見的幸福與遺憾:安寧療護2800人中,所學到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