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航空原本的如意算盤是:我借錢買了新飛機,新飛機會有很多乘客來搭,所以我就可以賺到好多錢,這些錢就可以用來償還債務,然後我就可以跟華航、長榮航並駕齊驅了,好棒棒!
但要是錢這麼好賺,華航跟長榮還需要苦哈哈這麼多年嗎?
航空業,特別是飛國際線,是非常辛苦的生意。國際線是大飛機,所以飛一趟就要用掉很多燃料,成本很高,所以必須要賣出比國內線更高比例的機票才能損平;其次,飛國際線熱門航線的航空公司不是只有台灣這幾家,還有許多國外的競爭對手,競爭激烈,也時常得面臨砍價的問題。而這些事情,都跟復興航空過去面對的經營環境不同。
復興航空過去的競爭力,來自於精準經營冷門航線,同時用良好的管理控制飛安。然而,林明昇上任之後半年就一口氣買這麼多飛機,飛機交貨就很快開始飛熱門國際航線,組織結構、人才、流程,全部都跟不上策略,再加上競爭環境一口氣變得險峻,這家公司的體質就迅速惡化了。
2011年,復興航空風光上市,EPS做得有夠漂亮,創歷年新高。這是當然,因為營收上來,債又還沒到期,EPS當然漂亮。放完煙火之後,EPS開始殞落。復興航空在這時候開始出售飛機再回租,以償還債務。上面短短這句話,你一定聽沒真正懂,讓我來告訴你裡面的玄機。
復興航空原本就可以跟租賃公司租飛機,在這個模式之下,租賃公司會花錢買下飛機,然後用出租的方式「借」給復興航空。在這個模式之下,復興航空等於是用成本的方式去認列這筆帳,反正每個月我就把錢還出去,不會有負債。這是一個相對保守但是更合理的模式,也就是我說的:爬上喜馬拉雅山之前的訓練。
你可能會說,復興航空後來也把飛機賣給租賃公司了啊,這樣不就沒事了?這當中就更有趣了。請想像一下,新車跟二手車的價錢是不是很大?是的,問題就出在這裡。租賃公司評估這台飛機值多少錢,跟評估復興航空每個月應該要付多少錢的時候,一定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復興航空先有折舊問題,又有還債壓力,在談判桌上一定相對不利。因此,一開始就租賃,跟買飛機回來之後再賣掉回租,這當中一定有價差,但價差多少,沒人知道,這太難計算。
2014年1月,成立威航。才剛切入國際線之後的復興航空,又馬上切入廉航,這更是一口氣拉高管理難度,包含機組人員調度都變得更加緊迫。
2014年7月,澎湖空難,復興航空第一次掉飛機:緊接著2015年2月,基隆河空難,復興航空第二次掉飛機。
我必須說,一個正常有腦的董事會,在迅速擴張導致EPS不振、財務報表迅速惡化、買了飛機又賣掉回租之後,不可能不換掉CEO,但復興航空沒換。
一個正常有腦的董事會,在掉飛機之後,不可能不換掉CEO,但復興航空沒換。
一個正常有腦的董事會,在半年內連掉兩台飛機之後,不可能不換掉CEO,但復興航空沒換。
為什麼沒換?
因為他是老闆的兒子啊!
我對復興航空倒閉的評價,很簡單,就是一個二代接班造成的問題。策略有誤,可以放棄;管理出錯,可以檢討;危機發生,可以止血。
但是復興航空在這過程中,完全沒有任何有力的防火牆阻擋火勢蔓延,只因為CEO是老闆的兒子。
真心建議大家可以多多觀察這類二代接班的故事。血淋淋的故事,也可能發生在你現在任職的公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原文標題:二代接班,讓航空資優生六年內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