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你還會在辦公室工作嗎?科技將改變你的工作模式!

2016-11-27 09:30

? 人氣

改變三、一份全職工作變身成SLASH

2014 年,自由工作者媒合機構Upwork預估美國達5,300萬是自由工作者,佔美國勞動力34%,所以現在有禮貌的問法,不是「您在哪工作?」而是「您做哪些工作?」。也因自由工作者潮流,衍生越來越多自由工作者與企業雇主的媒合平台,例如Upwork、Freelancer、Guru等。外包工作項目也越加多元,從程式撰寫、網頁設計、內容報導、行銷文案到社群操作,顯現隸屬單一公司的契約模式將不再是主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近網路就興起一個詞彙「SLASH」(斜槓青年),2007年美國諮詢師、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創造,指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專一職業』這種無聊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新一代工作者使用「斜槓」來區分自己的不同職業,例如「姓名,職業/職業/職業」,所以被稱作「斜槓青年」。凡是身兼兩職的人,或擁有多種收入來源、身兼傳統和自由職業的勞動者都可稱之為 SLASH。

改變四、生活、工作的界線更加模糊

以前沒有LINE、Email的騷擾,員工下班後擁有完整的個人私領域生活,然而,新型態的生活樣態,不論是喜是憂,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逐漸瓦解。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 André Spicer指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我們試圖在工作與生活間築起一道牆,但那道牆一再倒塌。」

例如分享經濟 Airbnb、Uber平台出現,越來越多人在工作之餘,身兼司機與房東,是工作或生活的定義也逐漸模糊化。另一現象是隨著社群媒體融入個人生活,社群平台不再是單純交友目的,個人履歷的延伸、打造個人品牌、行銷自我所花的時間,隨智慧型裝置把工作、生活濃縮在一個螢幕內,在臉書的社交行為,很難明確界定,究竟屬工作還是生活!

改變五、工作餬口飯吃到追求工作意義

對工作的熱情、追求背後的價值,讓我們尋找一份工作不再是過去單純地僅為了「生存」。藝術史學者 Miya Tokumitsu的書籍《做你喜愛的工作》(Do What You Love: And Other Lies About Success and Happiness)在職場相關媒體、雜誌中被引用,甚至此概念引發正反方的激辯。

贊成者認為,現今工作不再像過去一職定終生,破碎化的工作型態,當然需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熱情的工作,才不枉浪費自己的青春年華。不過也有反對此說法的人認為,Miya Tokumitsu 忽略社會底層那些被迫為錢賣命的勞動者,「做你所愛」僅是社經地位較高者間,掩飾勞動階級不公義的術語。

不論是擁抱這類勵志小語,或是自認還在勞動剝削體制奮鬥的人,科技革命的確為我們的勞動狀態開啟一扇窗,但至於窗外的風景是風光明媚,或是雷雨交加,這就端看勞動體制,能否順勢創造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

文/ JANDI 特約編輯陳薪智

參考資料:部分內文編譯自《Fastcompany》 的〈These Are The New Rules of Work〉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JANDI,原標題:科技翻轉工作模式 ,未來10年你還會在辦公室工作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