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詞,意思均為「不對、你講錯了、不是這樣…你剛說『沒有』的那件事,其實『有!』。」總而言之,用這些否定式問句專用詞來回答問題時,回答的人就不用大聲強調什麼、或特別演出動作戲、或解釋半天他真正的意思其實是什麼。
有不少人在網路論壇上,表示對英文失去yes-no的四元系統感到遺憾,覺得英文如果還有這樣的系統就會方便多了。
筆者有位美國朋友剛來台灣時,常陷入yes-no questions引起的陰錯陽差對話,所以決定乾脆唾棄yes和no的回答方式,改用correct和incorrect這兩個比較不容易產生誤會的字。
我有點驚訝地問, "So you don't use‘yes’and‘no’much anymore?"他回答說,"Correct!"於是我就笑起來了,朋友也笑了。
他並不是故意要開玩笑,這是他幾十年來的習慣回答方式。
英語裡這樣的回答未嘗不可,可是聽起來相當生硬,這位朋友為了讓自己跟本地人溝通順暢,就犧牲自己說話方式的自然度。
也有的人,為了省麻煩,直接避免用否定式問句,尤其在亞洲人多的場合,像是不容任何差錯的醫療機構,並建議大家效法他們的作法。不過,作為英語學習者,總不能指望所有的人用這類的非常手段來預防你自己的疏忽,英語的習慣用法總要學好,何況又不難學,基本上只是先理解清楚,再培養新習慣而已。
有、沒有vs. 說得對、說得不對兩種不同的語言邏輯
大部分西歐語言所用的yes-no question回答方式類似英文,可是世界上有很多語言,跟中文一樣,用「對錯」的回答方式。這一類的語言中,有的有單獨相當於yes和no的字(用法卻跟英文的不同),包括日文、韓文、泰文和索馬利亞文在內;有的沒有。
沒有的語言,會重複問句裡的動詞,組成肯定和否定的回答,像中文裡,當有人問「去不去?」時,回答是「去。」或者「不去。」這種回答方式叫做echo response(「回音式回答」)。除了中文,還有愛爾蘭文、芬蘭文、葡萄牙文和拉丁文也都使用這種「回音式」回答方式。
如何避開yes-no的陷阱
人類所有的語言,互似的地方遠超過互異的地方,要不然我們開始學新語言時不會這麼快上手。不過,每一個語言也都有其獨特的部分,例如國語和閩南語,明明關係密切,基本上可以用一樣的文字寫出來,可是沒有學過的話,就無法互通,也有很多差異要特別注意,像是文法、用字用語、音節結構、聲調系統等就相當不一樣,順著國語的習慣去講閩南語,一定會被阿嬤笑翻。
英文也一樣:中、英文相像的地方,例如基本邏輯、詞序、部分子音母音等,相當類似,我們也應該盡量認出這些類似的特徵來減低學習新知的負擔,可是也要隨時保持機警,特別留意不同的地方,例如英語音調、詞尾變化和yes-no questions 的回答方式。
學新的語言不可大意,也要隨時根據對方的feedback澄清誤解、做調整,語言能力才會越來越接近母語人士的水準!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世界公民文化中心(原篇名:到底是Yes還是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