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在繼續,餐飲業受到的衝擊是有目共睹的: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稱賬上現金流扛不過3 個月;外婆家餐飲創始人吳國平說「天一亮就要支付250 萬人民幣」;在港股上市不到一個月的「九毛九」市值蒸發已超過30 億港元;海底撈內地所有門店暫停營業;星巴克中國目前也已臨時關閉2000間以上的門市……
餐飲龍頭紛紛主動休市,不同的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除了關閉湖北多地的門店外,並沒有像其他餐飲品牌一樣暫停門店業務,而是開門營業。
往年一到春節,阿慕所在的這座廣東新一線城市就會變成空城,今年加上疫情的影響,各門各戶更是大門緊閉,街上鮮少有行人。整個春節期間,阿慕也是一直「龜在家」,幾乎沒有在外用餐,期間唯一吃過的外食只有麥當勞。
不過不是內用,而是在車上用APP點餐,手機收到取餐通知時戴好口罩進店,拎走立刻上車回家,盡量減少與人接觸。
在這場生死博弈中,麥當勞餐廳裡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顧客都戴緊口罩嚴陣以待,但必須說依然有不少人正在排隊點餐、等待取餐,並且也有很多外賣訂單。
人流量肯定比不上平日,但考慮到這是疫情非常時期,店面也並沒有想像中那般冷清。
跟重慶的同事聊起這件事時,她也提到疫情早期有一次因為在家太悶,想說戴好口罩出門到就近的麥當勞寫稿。當時店內顧客也並不只她一個。只要顧客取餐離開,清潔員就拿著消毒液噴灑、擦拭桌面。沒有了往日熱鬧的氣氛,人與人之間除了大眼瞪小眼沒有任何交流,但一切就在無言中有條不紊地運轉著。
非常時期,大部分餐飲門市都被勸停,更真實的狀況是「即便敢開店,也不一定有人敢去吃」。阿慕不禁想,為什麼幾乎所有餐廳都暫停營業的時候,麥當勞(以及肯德基)還在堅持營業?那些進到店裡的顧客,又是誰給了他們勇氣?
我們不妨從品牌如何構築大眾信任感的角度剖析一下。
「死守標準」的品牌個性,讓品牌行為更有說服力
麥當勞一向以「標準化生產」著稱,號稱「全世界的麥當勞都是同一種風味,同一種口感」,每一道生產工序都被嚴格把控。
通過統一標準、操作量化把過程複製並落實到每一個執行崗位上,可以說這是麥當勞一向擅長的技能點。
當品牌做出與個性相符的品牌行為,對消費者才更有說服力。反之,缺乏個性支持的品牌行為,消費者的信任度也會大打折扣。
麥當勞的內部管理向大眾展示了「死守標準」的一面,這也讓麥當勞在疫情蔓延的非常時期,讓大眾更容易相信它會把「嚴謹」的品牌個性應用到衛生清潔方面。
網上資料顯示,2003 年SARS肆虐,仍在堅持營業的麥當勞除了繼續保持原有的每日清潔、消毒步驟,還增加了許多應對措施,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