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十歲了,想追夢卻仍受不了爸媽失望眼神…孩子不切實際的夢想,父母該不該放手支持?

2020-02-18 09:30

? 人氣

父母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期待,往往會與孩子自身的發展意願相左,因此造成相處摩擦。示意圖。(圖/pakutaso)

父母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期待,往往會與孩子自身的發展意願相左,因此造成相處摩擦。示意圖。(圖/pakutaso)

從小到大,從父母的眼神中,你看到的是肯定的成分居多,還是失望的成分居多?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看到父母肯定的眼神時,我們知道自己做對了、是重要的,或者,自己是被愛著的;當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我們知道自己的表現不如預期,自己做錯了,或者,是不被喜愛的。

從小,我們就是這樣望著父母的眼神長大的。在渴望父母肯定的同時,慢慢地建構起自己對自己的觀感,包括自己是否是重要的人、自己是否值得被愛、自己是否足夠優秀等。

就算負氣離家,仍然對父母深感愧疚

孩子無不渴望獲得父母肯定與認同的眼神,換句話說,當看到父母失望與否定的眼神時,自己也會深感懊悔、自責甚至恐懼。因此,孩子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從小就懂得透過各種方式取悅父母;換句話說,他們是如此深愛著自己的父母,也期待與父母保持著正向深厚的情感連結。

問題是,有一天我們也得剪斷臍帶、展翅高飛,走向屬於自己的路;而往往,這樣獨立自主的展現,與父母的期待常是背道而馳的,這時,就可能得不斷面對父母失望的眼神。

在電影劇情裡,我們常會看到主角為了追尋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惜與家人反目,負氣離家,留下家鄉兩老失落又無奈的眼神;此刻鏡頭又來到搭上離家班車主教角身上,偷偷地拭淚,那淚水中有著不被支持與理解的委屈與苦悶,更摻雜著沒能讓父母滿意的愧疚。

電影中演的,往往就是真實人生。

兩代之間都有亟待被滿足的內在需求

曾有好幾次,在晤談中,坐在我對面的年輕孩子幾近控訴地問著我:

「為什麼我的父母總是不能支持我?」

「為什麼我自以為能讓他們滿意的表現,換來的卻是失望的下場?」

「我也很想讓他們為我感到驕傲,但怎麼做他們就是不滿意呀!」

這些話,聽來格外心酸。兩代之間因期待不同,而讓彼此都被困住了,相當辛苦。

可想而知,父母與孩子對彼此都有深深的期待。做孩子的,期待父母允許他們自由發展,且得到父母的肯定與支持;做父母的,則期待孩子能按照他們規劃的途徑發展。當彼此感受到自己的期待未被照顧時,難免痛苦與失落;而越是在意彼此,痛苦與失落感則越強。

藏在這些期待背後的,是亟待被滿足的內在需求。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大多來自於對安全與穩定的渴求;而孩子對父母的期待,則是想感受到被愛與肯定,這是自我價值的重要來源。

問題是,長輩因受其成長背景與人生經驗的影響,有些價值觀與信念早就牢不可破,對事情有著一定的執著,對孩子期待中的理想樣貌,也早就根深柢固,要他們改變,談何容易?

就算再三保證,也難以換來肯定與支持

最近,在一場親職教育講座會後遇到一位家長,原以為他要和我討論孩子的事情,他有些猶豫地開口:「我不知道問這個問題適不適當,但是我一直很困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