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一句「你很棒」,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專家:「這一種」學生尤其需要…

2017-03-29 08:00

? 人氣

這些實驗是源自於一九九○年代末,柯恩在耶魯擔任助理教授時開發出來的技巧,他稱之為「智慧性介入」──簡短有節制的互動,可以消除學生的憂慮,不再擔心老師的評語是出自刻板印象,而非針對他個人的表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課堂上,弱勢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係往往欠缺互信,甚至充滿對立。這個問題在教師批改學生作業時,會顯得特別嚴重。老師的評語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從許多弱勢學生的角度來看,信任問題會影響評分的可信度:老師批評我的作業,是想幫我進步,還是因為他討厭我?老師是朋友,還是敵人?出身良好背景的學生,就算碰上這個問題,最多不過翻個白眼:「我才不在乎老師怎麼看我呢!」然而,對於弱勢學生,特別是那些壓力回應系統受到童年逆境影響的學生,這個問題可能相當要命而且急迫,更決定了他們對上學感受的好壞。

實驗:好平淡便利貼 vs. 高期許便利貼

在二○○六年的一項具指標意義的實驗裡,柯恩和同事胡立歐.加西亞(Julio Garcia),針對新英格蘭郊區一所中學的七年級生進行了介入測試,希望幫助功課落後的孩子解決上學焦慮。

這些學生必須寫一篇文章,描述自己景仰的人物。每篇文章都由導師批改,像平常改作業那樣,在頁緣空白處標記問題和修改建議。隨後研究者將學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他們在每個學生的作業附上便利貼,上面以老師的筆跡寫一個句子。

對照組的學生,會拿到語法平淡、說了等於沒說的句子,如「這是我的意見,讓你明白這篇文章得到的回饋」。而實驗組的便利貼就比較有趣了,那個句子會採用柯恩的理論──為了幫助在意自己能力與歸屬感的學生,最有效的(或可稱之「更有智慧的」)介入方式,是在單一訊息裡,結合老師的期許,以及肯定學生具備達成期望的能力。如實驗組的便利貼上,會是言簡意賅又結合這類雙重訊息的句子:「這是我的意見,我看好你的能力,相信你一定能辦到。」

在這項實驗中,學生拿回自己的作業,上面有老師的評語跟便利貼。他們可以自由選擇依照建議修改文章,獲得加分。班上的白人學生極少認為老師會以膚色來評斷他們,拿到「高期許」的便利貼時,稍微願意修改文章,但是便利貼的效果不明顯。然而,在非裔學生當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表現卻大大不同。

在非裔學生中,拿到「好平淡便利貼」者有17%願意修改文章;而拿到「高期許便利貼」的學生,相較下則有72%交回訂正的版本。相同的研究在第二回合測試時,研究者則規定所有學生都必須修訂文章,拿到「高期許」的非裔學生,修訂版本比起拿到平淡回饋便利貼的同學,得分平均高出兩分以上(滿分為十五分)。換句話說,「高期許便利貼」上的訊息(請記住,訊息只有一句話!)不只讓學生更願意訂正作業,也讓他們訂正時,願意把事情做得更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