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客下課】因為是客家人慘遭分手,真相究竟是?個人行為別牽拖整個族群買單

2020-03-14 06:00

? 人氣

因為身為客家人被分手?(示意圖/Pakutaso)

因為身為客家人被分手?(示意圖/Pakutaso)

個人行為,族群買單。

以上狀況很常發生,以下哪個場景,大家覺得誰是最大「奧客」?換句話說,誰該為這不愉快經驗買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澳洲某超市內,結帳櫃台前,一位華人就排隊在一位當地人身後,當隊伍往前移動時,洋人就回頭看一眼華人,反覆兩三次之後,洋人開口說「你可以保持距離嗎?!」看似疑問句,卻語帶指責(該華人原文是「他對我吼,我要我保持距離」)!事後,該華人跟其他華人朋友分享這個「種族歧視」經驗。

很多不愉快的經驗都不是單方面引起的,牽連多個關係,即使是「自己走路跌倒」這事,可以怪路不平、鞋太差,道路與鞋子都要負上一些責任。

回到以上場景,誰才是最大奧客

店家本身

店家要負最大責任!如果店家在結帳櫃台前,劃上一條一條線區隔,類似台灣機車停車格,任誰都知道該站在哪裡!如此一來,每個排隊客人的距離間隔很具體,大家知道要站在哪裡,就不會發生所謂客人靠太近或是「越界」的個人認知。

洋人客人

洋人客人為什麼不好好用說的?為什麼一開始要用眼神交流?都看兩三次了,難道不能第一時間好聲好氣的跟後方排隊的客人說請保持距離嗎?看也知道別人是無心的,處理的態度導致不佳的互動,再說也沒真碰上去啊!

華人客人

人家都看你兩三次了,真不長眼!再說,出門在外本來就該長眼,看看當地人是怎麼排隊的,入境隨俗都不懂,出什麼國?自己挨那麼近,懂不懂社交距離?非得別人開口要你保持距離才能明白嗎?開口多客氣都覺得是被「教導」,還玻璃心?

或許有人會說,不過是一個排隊,讓一個離鄉背井的留學生覺得是「種族歧視」,生活不就是這些瑣碎小事填滿了一天嗎?哪能有天天遇上期末考、選舉投票這類大事。再說,只要是涉及他人的事情,都很難自己一句小事就帶過,對方如果覺得是件事,就可以被認為是件事。

日前批踢踢上一則「因為身為客家人被分手」的貼文,底下各種聲音都有,就像是上述的例子,三方各有人站隊支持。站哪一邊,跟個人經驗與見識有很大的關係,會捱著前一個排隊者的人多半是來自這樣的社會,在他熟悉的地方,甚至人貼到人都不是問題,怎麼到了一個排隊都沒碰上他身體就被張口要保持距離的。

討論區中,支持與不支持客家人、男朋友、女朋友各有說法,極少數人覺得是族群(客家人)問題,恐怕最堅持是族群問題的就是男主角本人!覺得男女朋友吃個飯都要AA制的,這樣交往起來很是彆扭,也有人提出AA制對多數女生不公平,因為女生食量小。覺得男方有理的網友表示早點認清早點放生也好、連吃飯都不願意自己負擔以後可能什麼事情都要賴一方。覺得女方有理的網民認為男方把自己的小氣理直氣壯建立在客家人本有AA制的文化裡,人們的成長和觀念的差異豈是能用一個文化族群分類就簡單判別的。

個人問題?族群買單?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某前同事辦公桌上總是凌亂一片,常見他找資料,他卻很堅持即使外人看他桌面凌亂,他自己很清楚哪些資料在哪裡。就不說好幾個喝完沒收的咖啡紙杯,他也有說法,因為不加糖,加上他都喝個精光,不會有螞蟻蟑螂問題。

人總能給自己的行為合理解釋。即使某些行為在外人眼中是多不合常理或情理。

一次,他負責發包公司年桌曆,誤植了公司電話號碼,主管發現後給予懲處,他吞不下那口氣,見人就喊冤只是一個數字錯誤卻被嚴懲,怪主管一直對他的「肥胖」外型有很深的偏見,最後自己忿忿離職。

遇上事情時,如果自己或身旁的人能跳出來客觀評論,或許能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下次再犯同樣錯誤的機率就少些。以上述的排隊例子來說,如果當下氣憤,但事後願意好好觀察留意人與人該保持的社交距離,下次就不會誤踩他人地雷。

作者介紹|陳青

愛寫文。出過書。還在寫,還想出。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