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即使薪資低、存不了錢,仍喜歡花錢追求小確幸的現象,早就不是什麼新的議題。而這現象跟社會學也確實相關,只是社會學內部的分支眾多,即使身為社會學家,我對其他子領域的了解也仍有隔行如隔山之憾。因此,底下的討論,只是基於一個公民的觀察與思考。如果以社會學專業的角度檢視,有不夠專業之嫌,只能說是我才疏學淺、力有未逮,不足以讓我這個公民有更顯社會學專業的見解。
所謂小確幸,是對應於真正重要的需求來說的。在今天,從主流的觀點來看,後者顯然還是脫離不了買房、成家、養家等等。而年輕世代為何愛花錢,不願好好存錢、努力工作,優先滿足這些重要的需求?理由很簡單,也早就有不少人在這次全聯徐重仁事件中提出解釋。這是因為,再怎麼存錢,所能存下的金額,相對於所謂真正重要的消費事項來說,永遠是緩不濟急、甚至是遙不可及的。
此外,即使老一輩成功人士就業與創業初期的勞動狀況也是血淚交織,但隨著社會進步與觀念的改變,這些不佳的勞動條件早已因絕對的不合理、甚至不合法,很難被年輕世代接受,但卻還是在他們的職場生活中不斷上演。再加上現今薪資水準的低落,還遠甚於這些成功人士當年打拼時的情形。看不到希望與未來的崩世代也只得把握當下及時行樂,藉由下班時的消費來一解鬱悶。
上一段的內容,絕非什麼發人所未見的獨到分析。我真正想談、以及這篇文章真正想訴求的對象反而是這些成功人士。就讓我們先把社會的組成分成三個階層:首先是居於少數、所謂百分之一的富豪。他們即使鎮日發呆睡覺,也會不斷有大筆來自租金、投資等等的收入,既可以維持極高的物質享受,還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讓下一代也享有同樣水準的物質條件。其中代表莫過於連戰家族。
其次是連我這位大學教授也不夠格列名其中的中上階級。這些人比較接近我們一般定義下的成功人士,他們的財富通常是年輕時白手起家、刻苦奮鬥所得。他們的經濟條件遠比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為佳,但如果要確保他們的下一代也享有相同的生活水準,則不是那麼容易,還需要這些成功人士持續在職場上奮鬥才行。而不可否認的,除了不循正當管道致富的「成功」人士以外,要達到這樣的社會地位,確實需要非常努力。
對我來說,徐重仁雖然可能比我所描述的這個階層更富有、還能得到父母的贊助出國留學,但他的言論可以說是這個階層的代表。因為他們大多沒有上一輩的庇蔭,他們得自己努力,而他們辛勤奮鬥與儲蓄所換得的地位,也使得他們無法了解與接受時下追求小確幸的多數年輕人。他們總以為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年輕世代的困境只是貪圖逸樂所致。他們無法想像,怎麼可能努力奮鬥、刻苦儲蓄卻還無法負擔得起車子、房子、孩子的開銷?也同樣無法理解不結婚、不生小孩、不負起傳宗接代責任的世代現象。因為,他們過去是這麼理所當然地接受這些社會期待,也這麼理所當然地經由自己的奮鬥達成了這些目標。只是當他們看著自己的下一代時,又怎不心知肚明,如果沒有來自父母的經濟資助或是人脈支持,孩子要如何憑一己之力,獲得與父母同等的成就?也因此,這些風雲的成功人士儘管身價非凡,卻還是不敢退休,希望給小孩最好的教育、或是一人一棟房子、一人一輛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