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金光」,包含兩種意思,一種是指聲光效果,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另一種涵意則是指,金光布袋戲的劇情多以創意及天馬行空為主,只要觀眾喜歡就編得出來。
畢生鑽研布袋戲的江武昌表示,「金光布袋戲」可以說是台灣布袋戲走向通俗化及商業化的開始。就商業娛樂價值而言,金光布袋戲將布袋戲發揮到極致;若就表演藝術的角度來看,金光布袋戲失去了許多掌中木偶細膩的表演。
簡而言之,過去觀眾重視戲偶的表演,金光布袋戲之後,觀眾注意的是布袋戲的劇情及其娛樂價值。
黃俊雄式的電視布袋戲風格
江武昌說,黃海岱精於野台布袋戲,黃海岱長子黃俊卿以個性化演出,在內台布袋戲表現突出,次子黃俊雄除了是第一位將布袋戲拍成電影,更將電視布袋戲推向高峰。
1958年,黃俊雄將西遊記拍成電影,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將布袋戲拍成電影的先驅,儘管那部片並未賺錢,但讓黃俊雄學會如何運用鏡頭及拍攝大螢幕的技巧。
1962年台視開播後,期間雖曾找其他布袋戲班演出,卻因觀眾反應不佳而結束。直至1970年,台視找上正在西門町今日世界演出的黃俊雄,才為布袋戲的發展開拓另一條路。
事實上,電視台開播後,民眾休閒活動有了很大的改變,儘管當時的電視不是24小時播出,但對於台灣各地劇場票房已造成很大的傷害。
黃俊雄當時評估,電視雖為內台布袋戲最大的敵人,但也可能是最好的合作夥伴,同時為避免被定位為離經叛道,黃俊雄捨棄了劇場最熱賣的「六合三俠傳」,選擇在電視播出「雲州大儒俠史艷文」。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播出後,獲得觀眾的熱烈迴響,紛紛寫信至電視公司要求加演,從原來一周演出一次,逐漸加碼為每天播出一集,更創下台灣史97%收視率的顛峰。
江武昌坦言,史艷文的劇情相當好看,讓人會期待下一集的播出,也讓當時讀小學的他著迷不已。
「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如何能夠一舉在電視播出成功呢?江武昌分析,黃俊雄漢學口音優美,相當引人入勝,再加上累積過去拍攝電影的經驗,懂得如何運用經驗及鏡頭,成為電視布袋戲成功的關鍵。
最重要的是,黃俊雄懂得將其最大的敵人轉換最好的合作夥伴,讓布袋戲茁壯,同時也塑造了台灣電視布袋戲的黃俊雄式風格。
史艷文的超高收視率,造成萬人空巷、學生蹺課、農民不下田、計程車司機不開車、公務員無心上班、計程車司機不開車,最後有關單位以「影響民間作息」為由,禁止布袋戲在電視演出。
儘管布袋戲後來在電視台重新播出,收視率亦為同時段第一名,但已不若當年風潮,只好轉往錄影帶市場發展,當時的黃俊雄亦將事業交給黃強華、黃文擇及黃文耀等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