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浪費大把時間開會,一年賠超過兩百億台幣!老闆,請別逼員工討厭上班啊

2017-05-24 15:47

? 人氣

近期在新聞中出現的機師打瞌睡事件,引起社會一片輿論撻伐,然而為什麼會發生這個情況?也許因為工作疲憊,但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工作太「無聊」了呢?

多數主管及老闆不願去想任何職員可能感到無聊(等同承認員工沒有產值)但其實「無聊」並非完全負面,而是與「壓力」一樣是生活及職場的一部分,也許我們該做的是正視並設法減少員工的無聊程度,正如企業現在著重於減少員工的壓力。

工作無聊感的洪流

2007年,我替英國心理學學會的《心理學期刊》(The Psychologist)撰寫一篇文章,標題為〈無聊感洪流〉,指出由於作業方式使然,工作上的無聊感在數十年間大幅暴增。撇開個別職員的無聊傾向不談,工作上的無聊如同先前所說,關乎任務內容與工作環境。舉例來說,如果一項工作顯得多元、重要(具意義感)、自主性高及回饋度高(能增加意義感),則通常比較不無聊。至於工作環境方面,如果同事「有趣」或自由度高(讓職員自行安排進度與休息時間),則有助減少無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由於比較數據闕如,很難準確評估工作無聊感的逐年增加狀況,但確實顯而易見的是工作的性質已經大幅改變,許多新工作容易導致無聊感。例來說,自動化作業日益興盛,許多工作得面對毫無個性的科技介面。有些工作在過去涉及技巧運用、決策衡量與人際溝通,如今卻只要按幾個「無聊」按鍵就能完成。1969年,自動化作業甫推出之際,研究人員檢視這種新方式對錫工廠的影響,發現原本是肢體勞動造成疲勞,現在則是無聊感造成疲勞。最近我造訪一家頗負盛名的英國巧克力工廠,跟其他參觀者驚訝於多臂包裝機器人的能耐,一個機器人就抵上二十個人。整個自動化作業只由一個中年職員監控,他盯著電腦螢幕,目光炯亮卻暗藏苦悶。我不禁覺得他寧可自己負責動手包裝。

同理,想像一下受過大量訓練的機師多數時間只能枯坐在位子上,由自動駕駛功能代勞。2014年,一篇《人因期刊》(Human Factors)的論文指出,自動駕駛是讓機師不必把注意力一直擺在乏味的「警戒型任務」(例如:盯著儀表監控數據),可以集中精神於整體狀況,但唯恐讓他們覺得無聊與洩氣。問題在於他們可能分心去想與飛航無關的事情,藉此獲得刺激。原本機師還能邀孩童進駕駛艙,展示所有按鍵給孩子看,但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安全規定變嚴,連靠這招解悶都不太行了。

小補充:無聊的機師努力提振精神

2009年,一架班機飛錯地方,跟目的地差了241公里,原因是兩位機師「沒在注意」儀表與塔臺(兩人的執照因此被吊銷)。一旦班機進入高空,機師就沒什麼事情好做,只能盯著(很少有什麼變化的)儀表,很容易注意力渙散。許多航空公司禁止機師帶任何太易分心的東西上機,例如:書籍與筆電,但無從禁止他們靠聊天或做白日夢消磨時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