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成為上班族後,人際圈越縮越小?用了這個絕招,包你朋友數量變好幾倍

2017-05-30 09:30

? 人氣

在「與人會面的清單」中,我會把那時候突然想到「話說回來,還有這個人」的名字放進去。然而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想到的人全部都見過一遍,這時候到底要見誰好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並不是有什麼目的才要見面,見面本身就是目的。」只要有這樣的觀念,不要抱有一些先入為主或偏見和別人見面的話,就結果上來說,你會學到很多東西你的人際關係也不會變得太過狹隘。

反過來說,我並不是很喜歡在決定「要從某人那裡得到○○」後,才與其見面的做法。況且,如果你抱著「若和這個人有聯繫,就能獲得一些工作的好處」的心態和人見面,別人可能立刻就會疏遠你。雖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但不要有差別待遇去和每個人相處,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考模式。

不過,儘管和誰見面都會得到同等價值,有時未必不會出現混淆的狀況。由於你把很多想要見面的人都做成了清單,必須要做一些選擇。關於我決定要見誰的標準,則是「從關係較遠的人開始安排見面」。

舉例來說,你可以從清單中了解到「這個月和客戶之間的貿易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差不多要一起吃頓飯、好好聊一下」這件事情。同時,你也會注意到「上個月在研討會上認識了一個和我沒什麼關聯的業界人士,非常聊得來,也說了『哪天想要一起吃飯』的約定」,這時我會把在研討會上偶然認識的人加到清單裡面。

就關係來說,在商業上有往來的客戶已經非常親近了。就算沒有硬把一場飯局加在行程裡面,也自然有別的機會見面,就算沒有,還是有非常多情況能夠聊天。而這種僅僅在研討會上認識並交換名片的人,就算說了「哪天再見」,一生也有可能再也見不到了。像這樣偶然的相遇,很有可能牽起一個極為重要的緣分。和某個人認識以後,說了「哪天再見面吧」,結果就這樣一直下去,真的很可惜。我會建議你在隔天送禮致謝的時候,也順便寄一封信詢問「那麼我們哪天要見面」會比較好。

反之,如果你被某人邀約,輕鬆回應也是很重要的。只要與不同公司的人、比自己年輕的人、比自己年長的人、同世代卻有著完全不同經歷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刺激。

如果放任自己的人際關係不管,你的交友數量和領域都會變得越來越窄。見面的人數縮減了,領域也只侷限在同間公司的人、同業界的人,最後你的交友圈只會不斷縮小。

雖然小又窄的世界生活起來很舒服,但從成長的層面來看,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一個與自己意氣相投又很習慣的場合,很容易變成你的居所,然而無論過起來多舒適,也不可能永遠這麼下去。只要有一些小事情就會受到破壞,然後逐漸崩解。

人際關係是很容易崩壞的,這點讓人非常困擾。我曾經從一位按摩師那裡學到,「肩膀硬、腰痛之類的症狀,在剛發生的時候雖然會強烈感受到,然而會慢慢進入習慣的狀態,隨著狀況越來越惡化,本人的自覺會越來越少」的道理,這可以運用在所有的事情上面。

正因如此,如果你有意要努力擴張自己的交友數量與領域,從關係遙遠的人開始排入見面行程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說起來,我也會製作「好一陣子沒見面的人物清單」,不曉得你是否也有這些明明不得不見,卻已經好一陣子沒有見面的人呢?請把這些人寫在大張便條紙上,貼到筆記本,你就可以為了見面而付出行動。

作者介紹|鳩山玲人

一九七四年生,鳩山綜合研究所CEO,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原三麗鷗公司的常務董事。青山學院大學畢業後進入三菱商事,於二○○八年取得哈佛商業大學MBA,同年進入三麗鷗。在三麗鷗擴大海外事業,同時做為三麗鷗媒體&影視娛樂公司的CEO,從事電影事業,於二○一六年六月退職。曾擔任DeNA、LINE、貝親、特思爾商務的外部董事,現為矽谷的SOZO VERTURES投資合夥人及養成YouTuber的UUUM公司顧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每天活用1小時,加薪升職等著你》(原標題:「工作技巧」訓練32從關係遙遠的人開始加入會面清單)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