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不是一個物質主義者,都不影響你相信一件事,即愛情不全是精神的產物。生理心理學(physiological psychology)會告訴你愛情故事背後的生理故事。
愛情的多巴胺
我們不想將文學、史學或藝術作品裡的浪漫愛情還原為枯燥的化學反應。不過相對於古代,關於我們所了解的愛情,其現代化元素可能就是在理科領域的發現,從而超越了僅僅從文科角度去談愛情。因此,這是現代人都應該知道的。
相愛的時候,大腦悄悄地分泌一種滋養愛情的「養分」,叫做多巴胺(dopamine)。無論是對他(她)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情來自何處?均來自多巴胺的分泌。這是一種神經傳遞物(neurotransmitter),產生於下視丘(hypothalamus),讓我們產生愛的感覺。如果說下視丘是丘比特,多巴胺就是他的箭了。
多巴胺為我們帶來激情、瘋狂、心跳和興奮。熱戀的時候,多巴胺的釋放量會比平常高出許多。有了它,生活不再如一潭死水,連黃臉婆、流浪漢都充滿了魅力。這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原因。不過它也像海水一樣,會漲潮和退潮。大概持續一年半到三年後,它就要退潮了。
在遠古時期,人們在這一年三載的日子裡就足以完成從結合到生小孩的過程。所以,多巴胺是為了讓我們在熱戀時就繁衍後代。不過在現代社會,這點時間可能還不夠我們談戀愛。
當多巴胺消退後,愛情開始索然無味。怎麼辦?
我們需要喚醒下視丘,讓它重新分泌多巴胺。嘗試一些新鮮的事情能夠重燃愛情的激情。例如,一有假日就到外地遊玩,新鮮的經歷能夠激發大腦啟動多巴胺的作用機制,讓你的愛情一直都充滿著浪漫的感覺。
多巴胺是「七年之癢」的罪魁禍首,也是愛情的防腐劑。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理解它和利用它。
拒絕背後的大腦
人都有被接納的需求。作為社會性動物,跟其他人在一起會讓自己感到溫暖和安全。如果你想參加一場派對、加入一個討論卻被排除在外,你就會感到被拒絕的傷痛。這叫做拒絕社交(social rejection)。
向對方告白被拒絕也是拒絕社交的一種。鼓起勇氣,帶著無限憧憬的行為被「秒殺」,失落之感油然而生。為什麼被拒絕會讓人如此傷心呢?心真的會受傷嗎?心理學家揭開了戀愛中痛不欲生的真凶。原來,「傷心」跟「傷身」一樣,所觸動的是同樣的腦神經。
心理學家招募了幾十個剛失戀的人進行實驗。先讓他們看曾經的戀人的照片,並回憶感情破裂時的感受,然後又用熱的東西來刺激這些人的手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腦部的變化被記錄了下來。透過對比,研究者發現生理疼痛(被燙到)和拒絕社交(被曾經的戀人拒絕)啟動了相同的腦神經區域。這些區域是次級感覺皮層區(secondary somatosensory cortex)和島葉(insula)。這個實驗說明了「心如刀割」並不是沒有道理,被捅一刀跟被拒絕所啟動的腦神經是重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