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停止進食,而這些訊息不到二十分鐘就會出現。問題是,我們會在盲目地吃時錯過這些訊息。這些訊息一直存在;我們只是沒有留意到它們而已。
什麼時候才是真正「夠了」?
我們可能正在跟朋友聚餐、可能在看書、在電腦前工作、在看電影,或我們的念頭正四處漫游。結果是:我們一口接著一口,幾乎沒有享受到美食,最終在食物全吃完了才停止。即使剛吃完美味的一餐,最後還是無法感到滿足。食物跑到哪了?什麼時候發生的?
除了這種輕微不滿足的感覺,我們可能還會有身體的不適。我們可能要將褲頭解開或將腰帶鬆開,為腹部增加一點空間,或者我們會感到腹脹、疲倦、遲鈍、想睡。
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如果沒有正念,我們可能認為自己不可能預防它,總是在面對某些食物或情境缺乏意志力及自制力。然而,其實是有獲得自由的方法。我們過量進食時發生了一件事──我們與身體所釋出該停止進食的訊息失去了連結──味蕾對味覺失去了敏感度,忽略了肚子撐大的感覺,也無法專注身體整體舒適感覺的變化。我們因外在誘因導致繼續進食。也許是在看到餐盤上的食物時,或是當服務員端出薯條、更多的麵包或甜點時。
滿足的元素
當我問大家,如何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進食,最常見的答案是:「需要二十分鐘。」問題是,二十分鐘已經足以讓我們吃下很多的食物!然而,好消息是「需要二十分鐘」只對了一半。
我們的身體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停止進食,而這些訊息不到二十分鐘就會出現。問題是,我們會在盲目地吃時錯過這些訊息。這些訊息一直存在;我們只是沒有留意到它們而已。就如我們在看書或看電視時,可能就聽不到伴侶跟我們所說的話。可能要到對方把音量放大我們才會注意到。這跟「足夠」的感覺一樣。未經留意,我們可能不會發現它的存在。過飽而感到不適時,我們突然心想:「我為什麼吃哪麼多?」
只需聆聽身體所發出的訊息,就能夠提早感到飽足。進食的同時,身體進行了三個不同的生理過程來讓我們感到「飽足」。這三個元素包含味蕾立即的反應及味覺滿足感;因吃下食物導致胃部漸漸撐大的腹部飽足感;以及身體飽足感,這隨著食物消化吸收,血糖及其他營養素增加有關。
讓我們仔細看待這三個過程,從食物第一口就會被啟動的味覺滿足感開始。
味覺滿足感
有些食物味道比較好。我們都知道這一點,我們也知道自己對某些食物的偏好跟其他人總是不同的。我用「味覺滿足感」來描述食物多好吃以及它當下的味道。
飢餓的時候,食物會特別好吃。這是因為當我們需要熱量時,味蕾變得比較敏銳,強烈地將這些訊息傳送到大腦。當我們繼續進食,味蕾很快的就會疲乏(不太餓的時候疲乏地較快,餓的時候較慢)。因此,食物在一剛開始總是比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