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鄰居眼中好媳婦、好媽媽、好婆婆,竟在半夜殺害自己丈夫?心理師這樣分析….

2017-07-06 12:21

? 人氣

在心理治療裡,這個過程叫做「壓抑」(repression)。因為不被允許,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因為無處發洩,所以選擇抑制內在難受的情緒。

在過去,人們最常把「委曲求全」、「報喜不報憂」等字眼掛嘴邊,說久了、聽久了,不自覺就將這些態度奉為圭臬,將所有的委屈與痛苦往肚子裡吞,負向的情緒就這樣有進無出,經年累月地堆積在體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後,我們寧願在夜深人靜時獨自舔舐傷口,也無法在他人面前坦露自己的難過。

人的心靈空間是有彈性的,這個彈性會幫助我們在遭遇相當程度的不舒服時維持正常的生活功能,經過消化與抒解後,重新騰出接納其他情緒的空間。然而,即便是一個彈簧,若長時間處於緊繃的狀態,久了也會失去彈性,成為一捆沒有作用的廢鐵。

大量壓抑的負向情緒像是沉積在水庫底部的淤泥,長年堆積的情緒不但會破壞水庫的蓄水能力,巨大的負能量可能會在一場大雨後,如潰堤而出的洪水般沖破堅固的防線,使我們失序,做出後悔莫及的憾事。最後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別人。

(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大量壓抑的負向情緒像是沉積在水庫底部的淤泥。(示意圖非本人/pakutaso)

不過,這個比喻還不夠精確,因為水庫的水量還可以加以調節,人的情緒卻難以隨心所欲控制。

我常聽到人們既挫折又自責地說:「我已經盡力了!我時時刻刻都提醒自己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但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爆炸、失控。」「問題一定是出在我還不夠用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我還不得要領…」

我們很用力,卻總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真正的問題往往在於,我們耗費太多力氣在壓抑情緒、控制情緒,卻鮮少去認識情緒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與情緒安然共處

壓抑並非全然有弊而無一利,事實上,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某些時刻不必直接面對那些不舒服的感受,等到比較放鬆或有能量的時候,再來處理這些不愉快的事情或情緒。

但是,如果只想要全然的愉悅,不想接觸難受的情緒,那麼漸漸地,我們會以各種逃避、扭曲或否定的方式來處理那些不舒服的情緒感受。

那些我們不想面對的情緒不會就此消失,相反地,它們會轉化成各種形式持續出現在生活中,干擾我們的作息,例如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疼痛、免疫力下降、睡眠困擾、焦慮或憂鬱等身心症狀。

此外,當我們否定了自己真實的情緒,也等於否定了自己所遭遇或觀察到的現象,而這會讓我們距離真實的自己愈來愈遠。

我們不是被情緒綁架的人質,情緒當然也不是令人聞之喪膽的冤親債主,它是一種身心狀態的呈現,我們的情緒會忠實地反映出當下的所知、所感與所想。

我們很難直接左右情緒,但可以與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愈是願意靠近情緒,就愈能夠安然地與它共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展誥心理師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