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健康意識高漲、運動風氣興盛,運動時來罐冰冰涼涼的運動飲料真是大快人心,但你知道什麼狀況才需要喝運動飲料嗎?讓《食力》帶你一起來了解。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運動飲料在2016年產值達31億,也就是一年賣了超過一億瓶的運動飲料。《2016年食品產業年鑑》的資料也顯示2015年包裝飲品各品項銷售金額以運動飲料(+10.9%)成長最多,表示運動飲料雖經過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影響銷售量,但近年來銷量已回穩,雖然目前台灣包裝飲品市場仍以茶類飲料為主,但運動飲料的市場規模可是不容小覷。
在台灣,運動飲料有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12149 N5223的規範,定義為「具可調節人體電解質功能之飲料」,酸鹼值需為pH 2.5-3.8 間,屬酸性飲料,標準中也對於電解質的濃度有明確規範,因CNS非強制性法規,係供業者製作生產時參考,所以「運動飲料」業者通常會遵循此標準生產製造。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表示,此標準訂定是源於早期參照日本農林規格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s(JAS)對運動飲料的標準所制定,本標準針對運動飲料的定義、酸鹼值及電解質濃度提供一套業界生產時可參考的規格。鑑於該標準制定年代已久,且原參考之JAS標準已廢止,標準檢驗局擬於近期重新檢討本標準之編修方向。
運動飲料此類產品的產生,主要是設計給高運動強度的使用者所飲用,為了達到短時間內補充流失的電解質與能量,是透過「滲透壓」的機制所運作。滲透壓為兩種濃度不同的液體、為達平衡所產生的壓力,滲透壓會影響到細胞吸收養分的速度,當兩者濃度相差越大、滲透壓越大;相差越小、滲透壓越小,而人體的滲透壓約為270-330mOsm/kg,因此可依此界線將飲品區分為低滲透、等滲透及高滲透壓。市面上的運動飲料為達成快速提供能量及電解質補給的目的,大多為高滲透壓類型。目前市售產品中也有「等滲透壓」的飲品,電解質與糖含量較適中。而像我們一般所喝的水和「卡打車」、「DAKARA」(現已下市)等產品,即是「低滲透壓」的飲品。
為什麼運動飲料都白白濁濁的?
而為什麼台灣市面上的運動飲料看起來多呈現乳白色雲霧狀呢?生產「生活運動飲料」的三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室副處長楊明恒說明,這是因為台灣早期運動飲料(據《食力》查證為1981年維他露公司出產的「舒跑」運動飲料,以及1982年味王公司引入日本大塚製藥株式會社於1980年研發的寶礦力水得)就是乳白色、葡萄柚口味,因此塑造了台灣消費者對運動飲料的既定印象,三皇雖曾經嘗試研發過不同外觀及風味的運動飲料產品,但市場仍以上述樣態的運動飲料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