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凡變成超凡,需要一萬個小時的努力:《異數》書摘(2)

2020-09-01 04:30

? 人氣

就連所謂的「神童」也不例外。例如莫札特,據說他六歲就會作曲。然而,根據心理學家郝爾(Michael Howe)在《天才的解析》(Genius Explained)一書的分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成熟作曲家的標準來看,莫札特早期的作品實在沒什麼過人之處。最早的作品或許是他父親幫他寫下來的,或是幫他修改過。莫札特兒時創作的曲子,如最早的七首鋼琴協奏曲,大抵是改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而成。在莫札特的協奏曲中,能展現原創精神最早的一首,就是第九號鋼琴協奏曲(K. 271)。這首曲子已是公認的經典之作,是他在二十一歲那年寫的:那時,他已經不斷創作協奏曲長達十年了。

樂評家熊柏格(Harold Schonberg, 1915-2003)更進一步論道,莫札特其實是「大器晚成」型的作曲家,寫了二十年的曲子之後,才寫出最偉大的作品。

如果要成為棋王或棋聖,似乎也需要十年工夫(只有傳奇西洋棋大師費雪〔Bobby Fischer, 1943-2008〕例外,不到十年便揚名全球,但他也花了九年時間)。十年有何意義?

十年代表一萬個小時的苦練。一萬個小時就是敲開成功大門的神奇數字。

如此,我們便能解開捷克和加拿大國家代表隊選手的生日之謎了。幾乎沒有九月一日之後出生的,這看來似乎不合常理。你可能會想,捷克應該還是有些曲棍球或足球天才,是在一年的最後三、四個月出生的,由於才華、表現特出,最後還是得以獲選為國家代表隊。

然而,那些孩子在八歲時,由於體型太小,不能進入明星隊伍。如此一來,就沒有額外的練習;沒有額外的練習,十年後也就達不到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時數,當然進不去職業球隊。這個現象和艾瑞克森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合。即使是才華洋溢的莫札特,也要等到鑽研作曲一萬個小時,才能寫出真正偉大的作品。不是好手才要練習,而是只有透過不斷的練習,你才能變成好手。

一萬個小時當然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如何能從小不斷地練習,長大成人之時就達到一萬個小時,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士?首先,你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此外,你還要有經濟支援。如果為了生活,你不得不去兼差,那就

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練習。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好手都是透過某種培育計畫──如曲棍球明星隊──利用這個絕佳的訓練機會,達成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時間。

*本文選自由時報出版的《異數》,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1963年出生於英國,成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系,現居紐約。 曾任《華盛頓郵報》記者近十年,縱橫商業及科技領域,後來升任該報紐約分社主任。自1996年起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 善於分析生活中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藉此解析隱藏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成功法則,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譽

20200825-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時報出版提供)
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