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亞洲人數學較好?居然跟數字「發音」有關《異數》(4)

2020-09-03 04:40

? 人氣

亞洲小孩相較美國小孩擅長算術,其背後與語言的歧異性有關聯。(資料照,freepik)

亞洲小孩相較美國小孩擅長算術,其背後與語言的歧異性有關聯。(資料照,freepik)

亞洲的數字命名系統

請看看下列數字,並大聲地念出來:4、8、5、3、9、7、6。好,現在轉過頭去,花二十秒把這串數字背起來,再大聲說出來。如果你是以英語為母語者,正確無誤說出來的機率約是一半。然而,你若是中國人,幾乎每次都可答對。為什麼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人類大腦中,負責語文訊息短暫儲存的聲韻迴路部門,對聲韻和語言訊息的保留大約是兩秒。因此,我們在兩秒內複誦的訊息都很容易記起來。由於中文數字的發音非常簡短,在兩秒內就可念完4、8、5、3、9、7、6這串數字,但以英語為母語者,常常說一個數字就要耗掉一、兩秒。

神經學家戴亞恩(Stanislas Dehaene)在《數字感》(The Number Sense)一書舉例解釋:

中文數字發音極為簡短,大多數的數字可在不到四分之一秒的時間說出來(如4、7),而英文數字four、seven則需要長一點的時間,大約是三分之一秒。因此背誦一串數字,用英語比說中文需要更長的時間。世界上的語言很多,有威爾斯語、阿拉伯語、中文、英文、希伯來文等,數字構音速度和記憶廣度大有關係。構音速度最快的就是廣東話,香港人的數字記憶超強,一次可像連珠炮般背出十個數字。

西方語言和亞洲語言的數字命名系統,有很大的不同。例如14、16、17、18這幾個數字的英文是:four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有人或許會認為,11、12、13、15應該是oneteen、twoteen、threeteen、fiveteen,但並非如此。這幾個數字正確的說法是:eleven、twelve、thirteen、fifteen。同樣地,forty(40)、sixty(60)看起來和four(4)、six(6)有明顯的關聯。至於fifty(50)、thirty(30)、twenty(20),發音似乎和five、three、two有點像,但還是有一段差距。雖然大於二十的數字,我們會照一定的規則,先說十位數,再說個位數,如twenty-one(21)、twenty-two(22);但十一至十九的數字,我們又倒過來,先說個位數,再說十位數,如fourteen(14)、seventeen(17)、eighteen(18)。可見英文的數字命名系統很不規則。相形之下,中文、日文、韓文的數字說法都很有規則,而且合乎邏輯,如中文的二位數「十一」、「十二」、「二十四」,都是先說十位數,再加上個位數。

因此,亞洲兒童學算術要比美國小孩快。一般四歲大的中國兒童就能從一數到四十;而同年齡的美國小孩只能數到十五,大多數孩子要到五歲,才能數到四十。換言之,以基本數學能力而言,美國小孩要比中國小孩落後一年。

由於數字命名系統的規律,亞洲兒童很容易學會加法。如果你叫任何一個以英語為母語、七歲大的孩子做這樣的心算:三十七加二十二,那孩子必須先把聽到的數字轉化為阿拉伯數字:37+22,然後再進行計算,個位數加個位數,十位數加十位數,算出答案為59。如果你要一個亞洲孩子做同樣的題目,他一聽就可以立即進行計算,不必轉化為阿拉伯數字。

對東西方文化差異做過不少研究的西北大學心理學家福森(Karen Fuson)說道:「亞洲的數字系統讓人一目瞭然,他們對數學的態度也和西方人大不相同。亞洲兒童不只是死記硬背。我發現他們還會做類型或樣式的辨認、分析,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而且認為這樣運算很合理。就拿分數來說,如3/5,英文的表示法為three-fifth,但中國人說『五分之三』,已會區分分母和分子。」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數學不好,粗心、學習效果不佳,其實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式。(圖/freepik)
西北大學心理學家福森(Karen Fuson)認為語言結構的關係使得西方的孩子厭惡學習數學。(資料照,freepik)

福森論道,由於數字命名系統的語言結構笨拙,加上基本規則看起來沒什麼道理而且複雜,西方孩子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就更討厭數學了。

相形之下,亞洲兒童對數學沒有這種困惑。他們的腦袋可以暫時儲存更多的數字,要做計算也比較快,例如分數在他們語言的表達法和分數的意義完全一樣,他們就比較喜歡數學,因為比較喜歡,就願意多努力、多上課、多做題目,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換言之,以數學而言,亞洲人有與生俱來的優勢,而且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優勢。多年來,來自中國、韓國或日本的學生,或是那些國家移民的孩子,在數學上的表現,遠比西方國家的學生要來得好。一般以為,亞洲人天生數學能力就強。1英國心理學教授林恩(Richard Lynn),甚至發表全球智商地圖,分析人種智商差異的演化基礎,認為智商和生存環境有關。他說,東亞地區的人民因天氣寒冷、求生不易,在演化的驅力下變得比較聰明,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亞洲人的智商比較高。2我們也發現,西方小孩數學能力不如亞洲兒童。我們認為,一個人要是微積分和代數很強,必然是聰明使然。但我們也可從東、西方的數字命名系統看出端倪──數學能力的好壞可能也有文化根源。

*本文選自由時報出版的《異數》,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 Malcolm Gladwell 1963年出生於英國,成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系,現居紐約。 曾任《華盛頓郵報》記者近十年,縱橫商業及科技領域,後來升任該報紐約分社主任。自1996年起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 善於分析生活中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藉此解析隱藏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成功法則,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之美譽。

20200825-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時報出版提供)
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時報出版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