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孩子有耳無口」,意思是要孩子乖乖聽大人的話就好,嘴巴閉起來、不准講話。這些孩子被要求服從與聽話,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或者,當孩子表達情緒時,卻遭受父母的否認或是冷嘲熱諷,孩子當然覺得不被父母理解、覺得自己不重要。
讓孩子了解,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
我曾經在兒童諮商辦公室裡看到牆上掛著一面旗子,寫著:「孩子需要被看見、被聽見、被相信。」這短短幾個字正是告訴父母:「這是教養時,必須讓孩子感受到的。」如果父母能夠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就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看見、被聽見、被相信。
電影《腦筋急轉彎》運用動畫描述小女孩萊利的情緒,大腦裡住著五個情緒小人物:樂樂、怒怒、憂憂、厭厭和驚驚,負責萊利的快樂、生氣、悲傷、厭惡以及驚嚇五種情緒。電影裡,萊利的大腦內有一個情緒控制台,當樂樂操作控制台時,萊利就會很開心;當憂憂操作控制台時,萊利就會很難過。
電影前半段,負責開心情緒的樂樂想盡辦法不讓憂憂出來礙事,因為樂樂想要萊利開心就好、不要難過,於是,樂樂在地上畫一個圈,叫憂憂待在圈圈裡不要出來。
這是許多人對情緒的誤解,認為負面情緒都是不好的。在兒童諮商的經驗中,我看過許多孩子有這樣的觀念,尤其當「負面情緒」又和「行為問題」連繫在一起——像是因為生氣所以打人,然後被父母和老師責罵——於是孩子相信,負面情緒是不好的。
許多孩子都跟我說:「會生氣的孩子是壞孩子!」而我會對孩子說:「生氣是很正常的情緒,不好也不壞,不管是大人或是孩子,每個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
雖然生氣是很正常的情緒,但是不代表生氣時可以傷害他人。父母要讓孩子了解:「有哪些感覺」和「做出哪些行為」是不一樣的,並且教孩子用更適當的方式處理這些情緒。父母要讓孩子知道:開心、難過、生氣…每一種情緒都很正常,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每一種情緒
請想想看:今天,你因為一件事情感到非常難過,當你和好朋友述說時,朋友卻回覆:「拜託,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不要再難過了!」聽到這句話,你有什麼感覺呢?你可能會很生氣、覺得不被理解、覺得更難過、覺得被否定,或是,你再也不想找這位朋友談心事了。
同樣的,當孩子覺得難過、害怕時,爸爸媽媽卻取笑或責備他:「哭什麼哭,這有什麼好哭的?」「這有什麼好難過的?」「這樣就害怕喔?膽小鬼!」「不要再難過了!」這些否定的言語會讓孩子覺得「不被接納」、「爸爸媽媽不了解我」、「我不能有這些感覺」、「我的情緒並不重要」、「我一點都不重要」,甚至會讓孩子認為有情緒是不好的,或是無法接受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