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能用上注意力,根本沒必要學習如何「展現」你是如何專注。
—瑟列斯特.赫莉(Celeste Headlee)
和陌生人講話
我生性害羞,因此從來沒想過陌生人能帶來增進注意力的靈感,直到幾個學生向我提起這種可能性。
身兼作家與老師的綺歐.史塔克(Kio Stark)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在《每一天的街頭冒險:解讀現代都市生活各種趣味潛規則》(When Strangers Meet: How People You Don’t Know Can Transform You)一書中,鼓勵大家和陌生人聊天。史塔克提供了一些小訣竅,鼓勵無法「自來熟」的讀者和別人說說話。
其實,不是只有我不習慣和別人攀談,共享的公共空間尤其讓人感到拘束。多數人都遵守社會學家所說的「禮貌性疏忽」(civil inattention),也就是我們已經有默契地定下某種「井水不犯河水」的協議,避免打擾彼此。史塔克建議找個小小的機會,打破這樣的社會習慣—小小的就好。
舉例來說,當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忙找路,就抗拒快步離去、眼神移開的衝動,伸出援手。我的一位學生做了類似的事。一位老太太隨口告訴他街上都是亂丟的垃圾。我學生選擇認真聆聽老婆婆說話,也應了幾句。兩人只是萍水相逢,但那在我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史塔克建議,當你察覺到這種可以安心聊幾句的時刻,就自己製造機會。問問題,讚美他人,試著「依據雙方所在的空間,隨口拋出觀察心得」。
史塔克也提醒一些常見的禁忌,例如:不要打擾看起來在趕時間的人,也不要自以為在「讚美別人」,其實是在騷擾,以及不能沒禮貌等等。
不過,記得保持開放的心胸。正如史塔克所建議的,重點是問問題,接著保持安靜:「給對方機會填補自己的沉默。」這種作法其實是採訪者與記者很早就知道的老招數—只要是人,都會直覺想要打破尷尬的沉默空檔,但最好抗拒開口的衝動,讓對方說話。「人一旦感覺有人聽自己說話,」史塔克寫道:「就會打開話匣子。」
不過話說回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一定要靠語言。我看過最可愛的例子是史塔克一個學生的小故事—那個故事以充滿詩意的方式證明,我們有可能不說一個字,也能與陌生人交流。有一次,史塔克的學生在地鐵裡面戴著耳機聽音樂,坐他旁邊的女生也一樣。「我的學生拿下耳機,遞給對方。」史塔克寫道:「對方困惑了三秒,接著也拿下自己的耳機,和我學生交換。」幾分鐘後,兩個人又互換回來。「彼此間,沒說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