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底要吃幾餐才健康?醫學博士綜合多項研究,告訴你答案

2017-10-06 09:30

? 人氣

你進食的時機和多久進食一次其實是一項生活方式因子(但是你吃了什麼是一項飲食因子),而且這項因子可能是成功控管你的自體免疫疾病的重要貢獻者。Google的快速搜尋會讓你得到上百條資源,告訴你最健康的進食方是就是放牛吃草,也就是幾乎整天不斷地少量進食,儘管這個方法對那些代謝受損的人在調節血糖濃度方面很有用,但這個方法無法支持正常的飢餓激素調節,同時可能在控管自體免疫疾病上產生不良後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支持放牛吃草飲食法較為健康的原始研究是證明若你進食頻率愈高,愈有可能擁有健康體重的相關性研究。儘管這樣的相關性是做為探討兩件事之間關聯的極佳起始點,但這並無法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樣獨特的相關性在將運動也一起納入考慮範圍後就消失了。

有趣的是,前瞻性研究(一種特定的研究類型,在這個情況中,會讓受試者採用特定的飲食,隨後監測受試者健康與體重的變化,並與相關性研究做對照,而在相關性研究中,受試者僅需填寫問卷,同時研究人員會尋找統計上的趨勢)一致顯示增加進食的頻率無法讓體重正常的個體得到任何好處,而且還會導致過重的人出現體重增加的傾向及較高的糖尿病罹病風險。

你的進食頻率、你吃些什麼還有你吃多少對飢餓激素的調控也有深刻的影響。感覺到飢餓是很重要的,而且空空的胃能讓飢餓肽的釋放到達最大值,但你不能將這個情形推到皮質醇濃度驟增並且瘦體素敏感性降低的極致。吃飽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透過食用高品質的蛋白質、脂肪和低昇糖負荷碳水化合物,包括纖維素在內。這是因為飢餓肽的低濃度狀態與高濃度一樣重要,而且這樣的進食方式能維持更適當的生理時鐘。

那麼,什麼是最理想的進食頻率?對於生活方式是狩獵-採集族群以及狩獵-採集-農耕族群(不論是現代族群或歷史族群)的分析顯示,這些族群都典型的在午後或傍晚食用一頓豐盛的大餐,有時候早晨會食用一份分量不大的剩菜,像是採集到的少量食物。這不只完全不像現今所謂一天食用五到六份小份餐點會達到最佳代謝的謬誤主張,和與放牛吃草飲食法相悖之「標準的」三餐也沒有任何一點雷同之處。

當我們開始思考一天只吃一餐的問題(不限制熱量),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研究結果。一項研究顯示,在不限制熱量的情況下,一天只吃一餐會改善身體的組成及心血管風險因子,並降低皮質醇濃度。另一項研究則顯示一天只吃一餐能藉由防止循環中之白血球(精確的說,是單核球)製造細胞激素而減輕發炎反應。有一項假說認為,降低進食頻率會造成氧化壓力減輕、瘦體素及胰島素敏感性提高的結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