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為了同樣的事一直在煩惱。其中有人可以明確說出「我就是很喜歡煩惱」,如果是這樣的人繼續煩惱倒也無妨,但相對的,多數人則是「我受夠了這麼煩惱,煩惱到過度,簡直束手無策。」 對於這樣的人,我想談談一位我所認識的患者。
第一位患者是在三一一大地震後,因為「恐懼輻射到極點」所以來我的診所治療。
來我的診所前,她已經到過很多家精神科找醫生談了她的問題,但每一個醫生都只是開藥給她,無法消除她的不安。
我聽她陳述了整個狀況後,判斷「 她真的很擔心輻射,覺得很恐怖」。於是我對她說:「要是這麼害怕的話,要不要乾脆搬到北海道呢?」
事實上,就算東京也並不是零輻射,所以這位患者的憂慮並不是「根本就不可能,有夠蠢」。連待在其他人正常生活的東京也這麼焦慮,所以我才建議她乾脆直接選擇離開。
這位患者後來真的搬到北海道。後來沒再打電話或來醫院,所以我想她的擔憂應該消除了吧?
一般精神科醫生可能會認為「開藥才是醫生該做的事」,建議患者搬家並非醫生的職責。但我認為「只要能夠因此消除患者的疑慮,又有什麼不可?」
旁人看起來覺得不可思議的根絕方式或判斷,有時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是輕鬆的方法。無論什麼樣的方法,你都應該自行仔細思考,如果有能信賴的人就找對方商量,最後再自行判斷,來消除多年的不安。
還有一個年輕患者是長久以來過著繭居的生活,和家人的關係也亂成一團,因而一籌莫展。
最初是他的母親為了解決他繭居的狀況而來到醫院。「 我兒子關在房裡一直打電玩,搞得我神經衰弱,我丈夫一生氣,講話就很難聽,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詳細問了以後,我認為他父母的問題比繭居的他更大,所以我直接打電話給他,得到某個程度的信任後,直接和他見面,建議他「乾脆不要管家人的事了!」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個建議太亂來了,他也很驚訝我竟然要長期關在家裡不出門的他,不要理會他的家人,但聽了我的建議以後,他開始思考自己的事情。
然後他終於以「想賺買電玩遊戲的錢」的理由開始打工。光這一點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說「打工後工作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有趣」,為了找正式工作而取得高中同等學歷。他開始外出精力充沛地生活後,母親似乎也受到他影響,精神趨於穩定,家人之間的關係也大為好轉。
包括自己在內,周遭的人際關係變得複雜、糾結不清時,有時很難看清楚問題核心。但是,你的人生是無可取代的,因為人際關係糾葛而受到束縛,永遠都無法消除煩惱時,不妨冷靜下來想一想:「我希望怎麼做?」「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者簡介|西脇俊二(Nishiwaki Shunji)
精神科醫師,日本幡井診所院長。
日本弘前大學醫學系畢業,一九九一年任職於國立國際醫療中心,後來轉任國立秩父學園醫務課長,二○○九年開始擔任幡井診所院長一職。同時也擔任電視劇醫療監修,參與包括《我的人生路》、《孩子依靠爸爸的淚長大》、《半自白》、《相棒》、《打工族買屋記》、《自閉天才ATARU》等日劇。執筆多個雜誌專欄,並參與許多電視節目,包括TBS電視台的新聞節目「N Suta」、綜藝節目「中居大師說」,以及東京電視台的「找到主治醫師診所」等。
醫療專門領域為癌症、替代療法和心理治療。主要著作包括《三天改變體質的斷糖飲食》、《消化力:提升免疫力,調整自律神經,提高基礎代謝!》(采實文化)、《高濃度維生素C注射與斷糖的癌症治療法》(晨星出版)、《為何一流的人不會有壓力》(春天出版社)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尖端出版《人生,剛剛好就好:告別過度行為與壞習慣的52則心靈處方箋》
責任編輯/蔡昀暻